山馬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山馬蘭
Shān Mǎ Lán
山馬蘭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止血。主感冒發熱咳嗽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傳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瘡癤腫毒;乳腺炎外傷出血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種中文名:山馬蘭

種拉丁名:Kalimeris lautureana (Debx.) Kitam.

種別名 :山野粉團花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馬蘭

屬拉丁名:Kalimeris

國內分布:產於東北、華北、陝西、山東、河南及江蘇(雲台山)。生於山坡、草原、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山東煙台。

命名來源:[Act.Phytotax.Geobot. 6: 22. 1937]

中國植物志:74:107

組中文名:馬蘭組

組拉丁名:Sect.Kalimeris

族中文名:紫菀

族拉丁名:Trib,Aster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50一100厘米。莖直立,單生或2-3個簇生,具溝紋,被白色向上的糙毛,上部分枝。葉厚或近革質,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3一6(9)厘米,寬0.5-2(4)厘米,頂端漸尖或鈍,莖部漸狹,無柄,有疏齒或羽狀淺裂,分枝上的葉條狀披針形,全緣,全部葉兩面疏生短糙毛或無毛,邊緣均有短糙毛。頭狀花序單生於分枝頂端且排成傘房狀,直徑2-3.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0一14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上部綠色,無毛,外層較短,長橢圓形,頂端微尖,內層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頂端鈍,邊緣有膜質褪狀邊緣。舌狀花淡藍色,長約1.5-2厘米,寬2-3毫米,管部長約1.8毫米;管狀花黃色,長約4毫米,管部長約1.3毫米。瘦果倒卵形,長3(4)毫米,寬約2毫米,扁平,淡褐色,疏生短柔毛,有淺色邊肋或偶有3肋而果呈三棱形。冠毛淡紅色,長0.5一l毫米。

產地分布:產於東北、華北、陝西、山東、河南及江蘇(雲台山)。生於山坡、草原、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山東煙台。

形態特徵與分布 ]

山[font color=#0000ff]馬蘭 [/font]Kalimeris (Asteromoea) lautureana (Debex.) Kitam.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堅硬,具細溝,上部分枝貼附成掃帚狀,疏生毛。葉較密,近革質,堅硬,無柄,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7.5厘米,寬0.5-1.2厘米,基部漸狹,先端短尖,具疏牙齒或全緣,邊緣稍反卷具短毛,兩面疏被糙毛或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徑3.5-4厘米,排成傘房狀,花序枝密被短糙毛;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堅硬有光澤,外層較短,卵狀長圓形,內層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邊緣寬膜質,有緣毛,背部被短毛;邊花舌狀,1層,淡紫色;中央花管狀,黃色,長4毫米,先端5齒裂,淡污白色。瘦果扁倒卵形,長4毫米,寬1.5-2.5毫米,疏生短毛或無毛,有邊肋;冠毛膜片狀,不等長,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陽坡、半濕草地、濕草甸子、林邊、溝邊、荒地等處。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山東、河南、江蘇,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朝鮮也有分布。

關於「山馬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