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荊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山荊子 | 中藥圖典 |
山荊子 Shān Jīnɡ Zǐ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止瀉痢。主痢疾;吐瀉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
藥味 |
山丁子又稱山荊子,山定子,為薔薇科落葉喬木。山丁子樹多生於大興安嶺山區雜木林中,果實近球形,紅色或黃色,味酸而澀。花為白色或淡紅色,直徑2-3.5cm,花瓣倒卵形,花朵散發清新的甜味,有點象槐花的味道。
目錄 |
地理分布
原產華北、西北和東北,山區隨處可見,在雜木林中常有成片分布。山荊子分布很廣,變種和類型較多。據調查,我國東北中部山荊子有闊葉山荊子(var.latifolis Skv.)和橢圓山荊子(var.silvatica Skv.)2個變種,有圓錐形山荊子、梨形山荊子和扁圓山荊子3個變型。河北省燕山地區、赤城大海坨和承德北部的圍場壩上均有山荊子分布。其變異類型有長柄、短柄、小葉、窄葉、梨形果、扁果、平頂山荊子等22個類型之多。
山西的沁源山荊子,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區的沁源和王陶鄉的陰坡水邊,抗陰濕,不抗旱。雁北的廣靈山荊子分布於陽坡地埂邊,抗寒、抗旱。陽高山荊子產於陽高縣的王官人屯,抗腐爛病。房山山荊子比較抗鹽,嫁接蘋果不黃化。
西藏昌都地區的山荊子,果實有長橢圓形、倒卵圓形或圓柱形3個類型,單果重1.25克,鮮紅色,脫萼,有光澤,果柄長1.9~3.9厘米,紫紅色,9月下旬成熟。
四川的山荊子零星分布在海拔1140~1850米處,茂汶、鹽源等縣作蘋果砧木用,有「小腳」現象。寧夏在六盤山西山區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喜光,耐寒,耐早,深根性,壽命長,適宜在花崗岩、片麻岩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帶利用。
繁殖
繁殖多用播種。果實在充分成熟時採收,每百斤果實可出種子l—l.5公斤,沙藏越冬,正常出苗率在80%以上。種子細小,千粒重6-7克,幼苗在第一年生長較慢,通常在二年生時可供芽接。
園藝用途
山荊子樹姿較美觀,抗逆能力較強,生長較快,遮蔭面大,春花秋果,可用作行道樹或園林綠化樹種。
營養成分
山丁子的營養成分高於蘋果。其中有機酸的含量超過蘋果的1倍以上,適用於加工果脯、蜜餞和清涼飲料。
功效
食用方法
山丁子是釀酒和調製純綠色飲品的最佳原料,樹皮可做染料。山丁子樹還是果樹的嫁接植物。
|
關於「山荊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