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山橙
Shān Chénɡ
別名 猢猻果、馬騮藤、猴子果、屈頭雞、山大哥、冬榮子、銅鑼錘、馬騮橙藤、獁鎦果、檎那
功效作用 行氣,止痛,除濕,殺蟲。治胃氣痛,膈症,疝氣瘰癧皮膚熱事,濕癬疥癩。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求原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草藥名】: 山橙

【內容介紹】:

山橙 (《本草求原》)

異名屈頭雞(《本草求原》),山大哥(《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山橙的果實。

【植物形態】山橙,又名:馬騮藤。

高大木質藤本,除花序稍被毛外,全部禿淨。

葉對生,革質,卵形、矩圓形或略帶披針形,長5~8厘米,兩端均漸尖;葉柄長6~12毫米。

花白色,芳香,為頂生聚傘花序;花柄短;萼長約3毫米,被微毛,裂片圓形,鈍頭,邊膜質;花冠管長10~12毫米,外被粉狀微毛,裂片長約為管的1/2或1/3,基部狹,上部向一邊擴大而成鐮狀,內面或擴大的邊緣有2個不規則的齒;喉部鱗片長約2毫米,中部以下合生成一個~10裂的杯狀體;雄蕊短,不超出花冠外;子房2室。

漿果圓球形,直徑5~6厘米,熟時橙紅色。

花期5月。

生於丘陵地、山谷林中,攀援石壁上。

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晒乾。

【藥材】乾燥漿果呈圓球形,直徑3.5~6厘米,外表橙紅色,可見深棕色的斑紋,有光澤,常有花萼宿存。

果皮堅韌,果肉乾縮呈海綿狀,白色與棕色相雜,2室,有多數種子鑲嵌於果肉內。

種子扁圓形,長約5毫米,棕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密布斜細孔;種仁黃色,富油質。

以個大、橙紅色、乾燥者為佳。

產廣東。

性味】苦,平,有小毒。

①《本草求原》:苦甘,平。

②《廣東中藥》:苦,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行氣,止痛,除濕,殺蟲。

胃氣痛,膈症,疝氣,瘰癧,皮膚熱事,濕癬疥癩。

①《本草求原》:滋陰,消熱積氣痛,功同羅漢果

其殼,洗皮膚血熱毒,搽濕癬疥癩。

②《植物名實圖考》:治膈症,煎其皮作飲服之。

③《嶺南採藥錄》:理小腸疝氣,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④《廣東中藥》:行氣,止痛。

治胃氣痛,胸膈飽脹,淋巴結核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個。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關於「山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