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夏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山半夏 | 中藥圖典 |
山半夏 Shān Bàn Xià |
|
---|---|
別名 | 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馬蹄跌打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痛;跌打勞傷;外傷出血;乳癰;瘡癰癤腫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所屬卷:Typhonium Schott
所屬科:Araceae
中文名:山半夏
其它中文名:馬蹄跌打(景洪),小黑牛(蓮山)。
文獻來源:Typhonium trilobatum(L.)Schott(1829, 1853, 1856, 1860); Blume(1835); Kunth(1841)p. p.; Engl. (1879, 1920); N. E. Brown(1880); Hook. f.(1893, 1898); Gagn. in Lecte.(1942); S. Y. Hu(1968).
Arum trilobatum L.(1753, 1763); Typhonium siamense Engl.(1879).
描述欄位: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或長圓形,密生長5-10厘米的肉質根。葉2-4。葉柄長25—35厘米,下部寬鞘狀;幼株葉片戟形,前裂片三角形,長4厘米,基部寬2厘米,後裂片狹披針形,長3.5厘米,基部寬0.5厘米;成年植株葉片輪廓寬心狀卵形,三淺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或菱狀卵形,漸尖,有時具細尖頭,長10-15厘米,寬6-11厘米,側裂片斜卵形,長8-13厘米,外側常耳狀外展;中裂片側脈約10對,斜伸,常分叉,集合脈2條,細脈網狀。花序柄長5-10厘米。佛焰苞管部長圓形,長2.5—3.5厘米,直徑1-1.5厘米;檐部長圓卵狀披針形,漸尖,長15厘米以上,外面綠白色,因密布銀色針狀鍾乳體而發亮,內面紫紅色,展開寬5-8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圓柱形,長約7毫米,中性花序長2.8厘米,下半部具花,中性花線形捲曲,長約7毫米,上半部裸禿;雄花序長1.25—1.7厘米,粗約5毫米;附屬器具短柄,基部粗4-7毫米,長5-12厘米。花期5-7月。
分布及生境:產西部及南部,海拔650米左右,生長於林下濕潤處。廣西、廣東也有。分布於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半島,爪哇島,加里曼丹島。雲南新記錄。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塊莖入藥,功效同犁頭尖。
|
關於「山半夏」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