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虎耳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虎耳草
Dà Hǔ ěr Cǎo
別名 岩耳巴、心葉蒙自虎耳草、蒙自虎耳草、紅岩草、反背紅、小反背紅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風解表。治風丹,疔瘡
英文名 saxifraga
始載於 貴州草藥
毒性 小毒
歸經 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藥名】大虎耳草

【別名】岩耳巴、心葉蒙自虎耳草、蒙自虎耳草、紅岩草、反背紅、小反背紅

【漢語拼音】da hu er cao

【英文名】saxifrag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xifrage aculeata Balf.f.[S.mengtzeana Engl.et Irmsch.var.cordatifoliaEngl.et Irmsch.;S.ovatocordata Hand.-Mazz.]

【科屬分類】虎耳草科

【拉丁文名】Herba Saxifragae Aculeatae  

植物形態

大虎耳草多年生草本。

根須狀,有毛。

莖直立,高約20厘米,肉質,疏有粗毛。

根生葉2~4片,葉柄長,肉質,葉片圓形,稍肉質,徑5~6厘米,基部心形,邊緣淺波狀,有極疏的淺缺刻;莖生葉小形,互生,葉柄短,具粗毛,葉片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1.4厘米,邊緣具田鈍齒。

花腋生及頂生;花小,綠色;苞片葉狀,卵形或倒卵形;萼管與子房合生,裂片4,卵形,覆瓦狀排列;花瓣缺。

蒴果半上位,頂裂。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3800m的陰濕崖壁或林下溪畔以及岩山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用藥

【歸經】心;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血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微苦辛,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祛風解表。 治風丹,疔瘡。,麻疹高熱咳嗽中耳炎支氣管炎咯血吐血皮膚過敏,月經不調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毒蛇咬傷皮膚潰瘍濕疹燙火

【選方】①治風丹:大虎耳草五錢,煨水服;另取少量搗絨擦患處。

②治疔瘡:大虎耳草適量,搗絨,包敷患處。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生藥材鑒定】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長1-2cm,直徑1.5-2.5cm,有多數鬚根,表面黑色。莖近細方柱形,長9-25cm,淺綠色,有縱棱。基生葉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長1.5-10cm,寬1-8cm,灰綠色,先端鈍或尖,基部心形,與葉柄連接處有芽,邊緣具波狀粗齒及腺睫毛,兩面均被粗糙腺毛和斑點;葉柄長2-7cm,被褐色長腺毛;莖生葉披針形,長2.5-5mm,寬約1.1mm。有的可見聚傘花序,圓錐形,棕紅色。氣微,味微苦、辛,有小毒。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卵心葉虎耳草的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搗敷;或搗汁滴耳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大虎耳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