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烏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大草烏 | 中藥圖典 |
大草烏 Dà Cǎo Wū |
|
---|---|
別名 | 昆明堵喇、草烏 |
功效作用 | 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寒濕痹;手足厥冷;跌打損傷;瘡毒 |
英文名 | Root of Vilmorin Monkshood |
始載於 | 《雲南中草藥選》 |
毒性 | 大毒 |
歸經 | |
藥性 | 熱 |
藥味 | 辛、苦 |
【藥名】大草烏
【漢語拼音】da cao wu
【英文名】Root of Vilmorin Monkshoo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A.mairei Levl.]
2.Aconitum geniculatum Fletcher et Lauener
【考證】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科屬分類】毛茛科
【拉丁文名】
1.Radix Aconiti Vilmoriniani
2.Radix Aconiti Geniculati
【生態環境】
1.生於海拔2100-2500m的山地灌木叢
2.中生於海拔3200m的山地。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去殘莖、鬚根,置沸水煮4H,或用石灰水浸泡7-10d,清水漂3d,每日換水2次,晒乾備用。
【資源分布】
1.分布於四川會理、貴州西部和雲南中部。
2.分布於四川普格,雲南東北部。
【動植物形態】
1.黃草烏,多年生昌本。塊根橢圓球形或胡蘿卜形,長2.5-7cm,直徑約1cm。莖纏繞,長達4m,有分枝,疏被反曲短柔毛或幾無毛。葉互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葉片五角形,長5-10cm,寬8-16cm,基部寬心形,3全裂或達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略超過中部,上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下面葉脈疏被短柔毛。花序有3-6朵花,花序軸和花梗密被淡黃色反曲短柔毛;苞片線形;花梗長2-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狹線形,長3-5mm,密被短柔毛;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高盔形,高1.7-2cm,下緣1.5-1.6cm,與外緣毛;花瓣2,唇長約6mm,微凹,距長約3mm,向後彎曲,無毛;雄蕊多數,花絲全緣或有2枚小齒,無毛;心皮5,無毛或上部疏生短毛。萵葖果,長1.6-1.8cm,無尾。種子多數,三棱形,長約3mm,只在一面密生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膝瓣烏頭,多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具分枝,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5cm,基部具鞘,無毛;葉片圓五角形,長寬均為6-10cm,基部心形,3深裂至近基部,中央深裂片菱形,3裂,側深裂片斜扇形,2深裂超過中部,上面只脈上疏被緊貼的短柔毛,下面無毛。總狀花序近傘房狀,長3-8.5cm,有花2-8朵;花序軸和花梗均無毛;苞片葉狀;花梗長2-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線形,長3.5-4.5cm,無毛。花兩性,近兩側對稱;花萼5,花部,線形,長3.5-4.5cm,無毛。花兩性,近兩側對稱;花萼5,花瓣狀,上萼片高盔形,高約1.6cm,下緣長1.5-1.8cm,外緣近垂直,與下緣形成不明顯的短喙或幾無喙,側萼片寬倒卵形,長1.3-1.4cm,內面先端膝狀彎曲,瓣片長約1.1cm,唇長4.5mm,末端2淺裂,距長約2.5mm,向後彎曲,無毛;雄蕊多數,花絲全緣或具2枚小牙齒,無毛;心皮5,無毛。萵葖果。種子多數。花期7月,果期8月。
【功效分類】祛風藥;祛濕藥;止痛藥
【性味】味辛;苦;性熱;大毒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黃草烏和膝瓣烏頭的塊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粉調塗;或泡酒擦。
【出處】《中華本草》
|
關於「大草烏」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