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大沙葉 | 中藥圖典 |
大沙葉 Dà Shā Yè |
|
---|---|
別名 | 大葉滿天星、滿天星、山鐵尺、青風木、港大沙葉、香港大沙葉、茜木、巴佛他樹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治暑熱痧脹,跌打損傷,風毒瘡疥。 |
英文名 | Stem and leaf of Hongkong Pavetta |
始載於 | 《生草藥性備要》 |
毒性 | |
歸經 | 心經、脾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大沙葉
【別名】大葉滿天星
【來源】茜草科大沙葉屬植物滿天星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以全株、根、葉入藥。四季可采,將根、葉等分別晒乾。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活血祛瘀。用於中暑,感冒發熱,肝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大沙葉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葉滿天星(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大沙葉的莖葉。
【植物形態】大沙葉
灌木,高1~4米;小枝有棱和明顯的節。葉膜質,對生,橢圓狀披針形,長8~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銳漸尖,基部楔形,葉上面散生多數突起的小"痣點";托葉三角形,脫落或部分脫落。花白色,生於小枝的頂部;花枝的節數不等,但通常2節;傘房花序禿淨,3歧,多花;花序柄長約2厘米;萼近鍾狀,有不明顯的小齒;花冠高腳碟狀,管狹圓柱形,長1.5厘米,裂片4,矩圓形,旋轉排列;雄蕊4,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線狀,長突出。核果球形,徑約6毫米,干後變黑,有皺紋。花期秋季。
生長於山地、路旁、林緣或疏林下。分布於廣西、廣東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苦辛,寒。
①《本草求原》:"苦辛,平。"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治暑熱痧脹,跌打損傷,風毒瘡疥。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飛沙疵,疥癩。"
②《嶺南採藥錄》:"治風毒,痧脹。"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發熱,肝炎,跌打損傷,防治中暑。"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8錢;或煎水當茶飲。
|
出自A+醫學百科 「大沙葉」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A4%A7%E6%B2%99%E5%8F%B6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大沙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