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葉蒟
Dà Yè Jǔ
別名 小腸風、野胡椒、山胡椒
功效作用 活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Dà Yè Jǔ

【別名】 小腸風、野胡椒山胡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大葉蒟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laetispicumC.D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大葉蒟 木質攀援藤本,長達10m。枝無毛,干時變淡褐色。葉革質,有透明腺點,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稀橢圓形,長12-17cm,寬4-9cm,先端短漸尖,基部斜心形,兩耳圓且常重疊,上面無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脈羽狀,但基部常有5條比較明顯的掌狀脈,最上1對離基5-8cm從中脈發出;葉柄短,一側長2-5mm,另一側長6-10mm,被短柔毛;葉鞘長2-3mm。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約10cm;總花梗長1-1.5cm,無毛;花序軸被毛;苞片闊倒卵形,盾狀,有緣毛;雄蕊2枚,花藥2室,花絲肥厚,長約1.2mm;雌花序與雄花序近等長,在果期延長並增粗;花序軸密被粗毛;苞片倒卵狀長圓形,上面貼生於花序軸上,僅邊緣分離,盾狀,有緣毛;子房卵形,柱頭4,先端短尖。漿果近球形,直徑約5mm,果柄與果近等長。花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密林中,攀援於樹上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表面淡褐色,有細縱紋,葉稍卷折,革質,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0-16cm,寬3-8cm,基部兩側偏斜,常具重疊的兩耳,葉背有稀疏的長柔毛;葉柄較短,有柔毛。有時可見穗狀花序,花序軸具毛。氣香,味辛辣。

【性味】 辛;溫

【功效與作用】 活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泡酒。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大葉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