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烏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烏泡
Dà Wū Pào
大烏泡
別名 大紅黃袍、烏袍、倒生根、黃水泡、無刺烏泡、糖泡葉、馬莓葉、老牛黃泡、烏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止血接骨。用於感冒發熱腸炎痢疾咯血衄血風濕骨痛
英文名 Root of Multibract Raspberry
始載於 貴州草藥
毒性  
歸經 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拉丁名】原植物大烏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Vant.

【別名】大紅黃袍、烏袍

【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大烏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 et Vant.以根及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晒乾。

性味歸經】苦、涼入脾、肝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接骨。用於感冒發熱腸炎痢疾咯血衄血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大烏泡

(《貴州草藥》)

異名倒生根、黃水泡、無刺烏泡、糖泡葉、馬莓葉(《貴州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大烏泡的根。

【植物形態】大烏泡

灌木,高2~3米。莖和葉柄以及葉下面均密被黃色絨毛和散生極短的彎皮刺。單葉互生,革質,近圓形,直徑4~12厘米,掌狀7~9裂,頂生裂片不明顯3裂,先端圓鈍戍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重鋸齒,上面有短柔毛和密布小的凸起,基生5出脈,網脈顯明;葉柄長3~6厘米;托葉條裂。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密被黃色絨毛;苞片橢圓形,缺刻狀條裂;萼裂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黃色絨毛。聚合果球形,徑1~1.5厘米,紅色。

生於路旁灌木叢中。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晒乾。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涼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瀉風濕痹痛,咳血,婦女倒經骨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痢疾:鮮大烏泡根皮三兩,鮮龍芽草根二兩,鮮白金條根一兩。煎水服,每日至四次,每次兩小酒杯。

②治咳嗽帶血,四肢無力:鮮大烏泡二兩,鮮苦刺頭一兩,葵花桿心五錢。加水煎成濃汁,每日服四次,每次茶杯。

③治倒經:大烏泡根、倒觸傘根各一兩,茅草根、金銀花。藤各五錢。煎水兌紅糖服,一日三次。

④治骨折(未破皮者):大烏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參各等量。共搗爛,加酒炒熱,先用手法將骨折複位,然後包上藥,再上夾板,一日換。用量視患處面積而定。(選方出《貴州草藥》)

關於「大烏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