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梢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地梢瓜
Dì Shāo Guā
地梢瓜
別名 地梢花、地瓜瓢、羊不奶棵、小絲瓜、浮瓢棵、女青、山角、地瓜兒、羊不奶果、老瓜瓢、沙奶奶、馬奶奶、沙奶草、細葉牛皮消、雀瓜、羅漢草、地瓜子、地葛、盤龍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
功效作用 肺氣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英文名 Herb of Bastardtoadflax-like Swallowwort
始載於 河南中草藥手冊
毒性  
歸經 肺經
藥性
藥味

地梢瓜

拉丁名:Cynanchum the-sioides(Furyn)K.Schum

地梢瓜的花、葉。

別名:地梢花、羊不奶棵、小絲瓜、浮瓢棵、地瓜瓢

分類:為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

形態性狀: 多年生草本,高約20厘米。地下莖單軸橫生。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密被柔毛,有白色乳潮汁。單葉對生;葉片線形,長30~50毫米,寬2~5毫米,先端尖,基部稍狹,全緣,下在中脈隆起。傘形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白色;花冠鐘形,長約5毫米,5深裂,副花冠淺筒形,上部5裂,裂片與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絲短;2心皮,分離。蓇葖果紡錘形,兩端短尖,中部寬大,長約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主產地:分布東北及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地梢瓜,以全草及果實可入藥。夏秋采,切段晒乾生用。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益氣通乳。用於體虛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鮮草適量,折斷取汁外搽瘊子。

【備註】(1)本植物變種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australe (Maxim.) Tsiang [C. sibiricum (L.) R. Broun var. australe Maxim.]亦同供藥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採制採收】:夏、秋采全草及果實,加工:洗淨,晒乾

【功能】:補肺氣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中藥化學成分】從地梢瓜全草中分離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阿魏酸(feru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蔗糖(sucrose),槲皮素(quercetin),1,.3-O-二甲基肌醇(1,3-O-dimethyl-myo-inositol)[1];又報導分離得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α-香樹脂醇正辛烷酸酯(α-amyrin caprylate),1,3-二棕櫚醯-2-山梨醯-甘油(glyceride-1,3-dipalmito-2-sorbate),檉柳素(tamarixetin),檉柳素-3-O-β-D-半乳糖甙(tamarix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地梢瓜甙(thesioideoside)[2]。雀瓢全草中分離得到檉柳素(tamarixetin)和槲皮素(puercetin)[3]。

關於「地梢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