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口腔扁平苔蘚

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是一種皮膚粘膜慢性炎症,可以單獨發生於口腔皮膚,也可皮膚與粘膜同時罹患。損害除見於口腔外,也可見於生殖器指甲與(或)趾甲,但比較少見。中年女性患者較多,但也有在性別上並無明顯差別的報導。

口腔扁平苔蘚(圖1)

  

目錄

基本概述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OLP)是最常見的非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種皮膚、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患。  

特點

口腔黏膜發生珠光白色條紋,條紋周圍充血發紅,並出現糜爛潰瘍,病程長,易複發,患者痛苦不堪。多由肝腎不足,陰虛內熱,虛火上炎於口而致病。  

發病機率

口腔扁平苔蘚男女均可發病,多數統計資料表明女性多於男性。年齡不限。從十幾歲兒童到六七十歲老人均可發病。但多發於中年。以30一50歲佔比例最大。  

臨床症状

臨床治療

發病多為潛伏性和漸進性的慢性炎症性損害。本病表現多樣,除口腔粘膜和皮膚損害外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

患者多無自覺症状,常為偶然發現,所以難以確定開始發病時間,局部有粗糙木澀感,或燒灼性敏感或發癢不適。粘膜有炎症充血時,遇辛、熱、辣等厚味刺激可發生敏感灼痛。在上皮糜爛潰瘍時,則疼痛加重。口腔粘膜損害,可發生於口腔任何部位,以頰部最多見,其次為舌。

主要特徵為珠光白色條紋。白紋可以向各個方面延伸,整個線條不被紅紋「切割」,凡白紋稠密時可交織成網狀,稀少時可呈樹枝狀,也可為單線條或繞成環形。損害往往具有明顯的左右對稱性,粘膜柔軟,彈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輕度刺激痛。

病損表現為灰白色角化小丘疹,為針頭大小,組成細的花紋,稱WickhamStriae。表面光滑可互相交織延伸成條紋狀、網狀、環狀、斑塊狀等多種形態,周圍炎症不明顯,可有紅色邊緣,粘膜可發生紅斑、充血、糜爛、潰瘍、萎縮水皰等損害。口腔內可同時出現多樣損害,病損可互相重疊和互相轉變,如網狀病損在吸煙等刺激因素下,可轉變為斑塊狀病損,萎縮型轉為糜爛型,環網狀病損時間長久可變成不規則形狀的棕褐色或暗紫色色素沉著。病損多呈對稱性分布,粘膜一般保持原有的柔軟度和彈性。病情可有反覆波動,輕重不等,一般難以自愈。  

病因病理

從臨床與基礎的研究中,發現有關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認為發病可能與神經精神障礙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有關,有報告家族中有同樣患者,是否與遺傳有關尚無確證。應用鏈黴素異煙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發生扁平苔蘚樣皮疹,或促使該病加劇。

治療口腔扁平苔蘚

病理改變可概括為:角化過度與角化不全,伴粒層肥厚基底細胞壞死液化變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此外,有時在棘層基底層結締組織內可看到圓形的嗜酸性膠狀體(Givatte bodies,希氏體),其體積小於棘細胞,但膠狀體也可見於盤狀紅斑狼瘡等多種疾病。在電鏡下可見基底細胞的橋粒半橋粒的松解變性,於是導致大量炎症細胞浸潤,並在基底細胞與基底膜分離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皰。變性的橋粒可能成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應,所以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下,有時能在基底膜區出現由免疫複合物沉積所產生的熒光。此外,還可看到基底膜的改變;不規則、增厚、斷裂與重新形成;基底膜斷裂使炎症細胞進入棘層,棘層內的膠狀體可能是被巨噬細胞所吞噬的變性或死亡的上皮細胞

該病屬中醫「口蕈」範疇。中醫認為該病屬於陰血不足,虛損積熱化火,血虛生風產燥,致使肌膚粘膜失其濡養;或因思慮傷脾,脾失健運,濕熱瘀滯蘊熱化火;或為肝鬱氣滯蘊熱化火;或肝腎陰虛陰虛火旺,虛火上炎所致。另外加以風、濕、熱三邪蘊於肌膚不得疏泄,可誘發加重該病。  

鑒別診斷

口腔赤斑病

簡稱赤斑,口腔紅斑。赤斑是一種紅色口腔粘膜癌前損害,非常類似於皮炎——博溫病(Bowen disease),二者在組織病理海陸空上的改變,也常難以區分。為免於在字面上混同於良性的炎症性紅斑(macule)而稱赤斑,以示二者在本質上的差異。

鑒別口腔扁平苔蘚

赤斑好發於「危險區域」:舌腹(緣)—口底、口角區頰粘膜軟齶複合體;中年女性患者多於男性。赤斑初期的特徵,是上皮萎縮與異常增生,臨床上的突出表現為血紅色的光亮似「無皮狀」的圓或橢圓形斑塊,界限非常清楚,觸診非常柔軟,類似「天鵝絨」,損害微凹或平狀;無明顯疼痛或不適;損害如綠豆大小,逐漸向四周擴大。這種表面鮮紅光亮而無白色成分的類型稱為均質型赤斑。反之,若赤斑中有白色顆粒,則稱顆粒狀赤斑。若又有顆粒並伴有較大的結節時,則稱為顆粒—結節狀赤斑。這種類型由於同時存在兩種癌前損害:赤斑與白斑,因此,又可稱為顆粒—結節狀白斑(參閱白斑節)。

赤斑在緩慢擴展過程中,臨床特徵為柔性與血紅色逐漸減退,界限不清,表面輕度隆起,觸診具堅韌感,表明赤斑已從萎縮與異常增生階段發展為原位癌或浸潤癌,故有時亦稱「增殖性紅斑」或「紅斑瘤」,應立即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

初期赤斑的特徵是上皮萎縮,故鏡下所見為:角化層消失或難以辨認,乳頭層上僅有2~3層棘細胞,而這幾層棘細胞往往已顯示核漿比改變,核深染等具有癌前性質的細胞畸變;又由於乳頭層接近表面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呈特異的血紅色和柔軟性。

而常見的粘膜炎(mucositis)是紅色良性粘膜炎的統稱,創傷感染藥疹等多種原因都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引起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反應通常也稱紅斑。紅斑呈暗紅色,無特異的血紅色,疼痛比較明顯,病程短暫。對於疑似赤斑的局限性損害,可在損害下注射皮質類固醇如確炎舒松,每周2次,如2周內無消退跡象,應予以活體檢查。  

盤狀紅斑狼瘡

女性多見,損害常發生在唇部、頰粘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膚損害多見於頭面部。粘膜損害的特徵為中央萎縮,外圍為白色或黃白色而發硬的斑塊,邊緣不規則但界限清楚。損害發生部位可作為鑒別參考。

以上幾種疾病與扁平苔蘚的鑒別還可藉助於組織學檢查:赤斑損害是角化層消失,僅有2~3層棘細胞,核漿比改變,核深染等;紅斑狼瘡損害的上皮有過度角化,但增生不明顯;白斑則上皮有明顯的異常增生;扁平苔蘚的上皮有角化過度或角化不全,有時且萎縮,基底細胞排列紊亂、液化或壞死,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  

治療措施

現代醫學治療

臨床治療用維生素抗菌藥、激素類藥、冷凍物化、微波、手術,雷射療法,同時應消除精神緊張,生活力求規律。

1.圍繞病史、臨床與實驗室檢查結果,針對有關因素予以治療:凡損害無糜爛且範圍局限時,可酌給2%~4%碳酸氫鈉溶液與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數次。每月複查1次,著重對危險區域的檢查。

2.去除機械性刺激因子,刮除磨牙頰面牙石。為避免牙刷毛刺傷損害區粘膜,最好用棉簽洗拭代替刷牙。

3.發生局部糜爛時可撒敷復方類固醇粉,每日數次。症状明顯時可局部注射確炎舒松,每周2次,與(或)加用抗生素;唇紅部可塗膚輕鬆,但有皮時應先濕敷治療,待痂皮脫落再塗一薄層,每日數次。

4.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全身應用應當慎重,效果並不理想,可試用小劑量與短程的方案,如強的松每日mg,3次分服,約1~2周,服藥期間應作大便隱血與血壓檢查

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局部注射的效果比全身應用更為有效。也可用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片口服。

昆明山海棠與雷公藤 同屬衛矛科雷公藤科植物,適用於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能抑制遲髮型變態反應,降低毛細血管滲透性,減輕水腫,對炎症增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較大劑量可抑制特異抗體生成,副反應輕微,偶有噁心腹脹、皮疹、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症状。但雷公藤是劇毒製劑,主要是對心臟的影響,禁用於未婚或已婚未育男性患者與孕婦。

劑量一般為: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4片。

5.局部可用抗黴菌治療,對病情好轉有一定幫助。

6.口服維生素A維生素A酸

口服維生素A,每日5萬U,或維甲酸35~50mg/d,初服時可能發生頭痛頭暈,可酌減劑量,通常在幾天後即可適應。從第2~3周起,逐漸增加至每日~60mg,3次分服,療程約1~2個月。常見的副反應有口唇乾燥、脫髮等。冠心病、肝腎功能異常與高血脂者忌用。

0.2%維甲酸溶液適用於局部塗布,但不適用於伴有充血、糜爛的損害。塗布時先拭乾唾液,以最細毛筆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區域塗布,慎勿塗在唇紅粘膜。軟膏製劑因不能粘附於潤滑的口腔內側粘膜故不適用。新型製劑isotretinoin與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與維生素A酸相同,主要優點是劑量小(每日每公斤mg)、毒性低、副反應少(唇紅乾燥、脫髮),但有致畸作用。  

傳統中醫治療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降火

【內服】旱蓮草白芍枸杞子白蘚皮鬱金當歸各12克,黃芩枳殼香附各10克,女貞子生地熟地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每日劑。

【漱口】五倍子10克,黃柏9克,金銀花12克。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待冷卻後含漱,每天5~6次。  

預防保健

保持口腔衛生

患者平時要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避免病毒細菌感染,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食物。

忌食辛辣食物

保持心情舒暢,保證良好睡眠,以利於康復

關於「口腔扁平苔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