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微生物學》 >> 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與防治原則 >>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醫學微生物學

醫學微生物學目錄

一、免疫預防

(一)人工自動免疫

1.減毒活病毒疫苗(Liveattenuated virus vaccines)選用抗原性野毒株一致而穩定無毒或顯著減毒的活病毒突變株做為疫苗。可篩選自然減毒株,或在多種宿主中連續傳代培養誘導出減毒株。接種活病毒疫苗近似自然感染,在宿主中可繁殖,僅接種一次便可較長時間刺激抗體產生及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並可產生局部抗體。目前推薦使用的減毒活病毒疫苗見表23-7。

表23-7 預防人類病毒性疾病的疫苗

疾病 疫苗來源 病毒狀態 使用方法
脊髓炎質炎
麻疹
腮腺炎
風疹
B型肝炎
乙型腦炎
狂犬病
二倍體細胞系
胚細胞培養
雞胚細胞培養
鴨胚或人二倍體細胞
血源純化HBsAg酵母表達
重組HBsAg
地鼠腎細胞培養
地鼠腎或人二倍體細胞
減毒活病毒株
減毒活病毒株
減毒活病毒株
減毒活病毒株
病毒亞單位
滅活病毒
滅活病毒
口服
皮下接種
皮下接種
皮下接種
皮下接種
皮下接種
皮下接種

活疫苗的不利之處在於:①在接種者體內增殖中有恢復毒力的潛在危險性;②野毒株感染可干擾疫苗株免疫效果;③老年人、免疫缺陷者不宜接種;④保存期、有效期有限。

目前研究通過基因工程手段構建減毒活疫苗,如使用無毒的牛痘苗病毒作載體,將期望表達的外源基因插入,構建成重組痘苗病毒,發展為安全有效的多價減毒活毒疫苗。現已構建出表達HBSAg、HSV-gD、HIV-gp120等重組痘苗病毒,動物試驗安全有效。

2.滅活病毒疫苗(Killedvirus vaccines)將純化的病毒用甲醛處理滅活其感染性,而不損傷病毒結構蛋白,做為一種疫苗。滅活病毒疫苗是完整的病毒,可誘生循環抗體,獲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應注意的是:①製備中確保無殘留的活病毒;②加強免疫或後續病毒感染時可能出現對外源性蛋白質超敏反應;③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毒病預防效果不佳,不能產生足夠的局部免疫力;④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較差。

3.亞單位疫苗(Subunitvaccines)用化學試劑裂解病毒,提取囊膜或衣殼的蛋白質亞單位,除去核酸而製成亞單位疫苗。目前用基因克隆到原核真核表達載體中,並在原核或真核細胞中得到表達,經純化製備出亞單位疫苗。在酵母菌中表達的HBSAg已投放市場。

常用免疫製劑有高效價免疫血清、病人恢復期血清胎盤(兩種)球蛋白細胞免疫有關的轉移因子等。常用於A肝、麻疹及脊液灰質炎的緊急預防,可使病情減輕或不出現症状

二、藥物治療

(一)化學療劑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療藥物,原因是病毒在細胞內增殖,凡能殺死病毒的藥物,同時多對宿主細胞也有損害。隨著分子病毒學研究的進展,目前能對藥物抑制作用的確切靶位作出鑒定。理論上,病毒複製的任何環節均是抗病毒治療的作用靶位。現已發現一些藥物有治療價值,允許使用的有無環鳥苷,金剛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疊氮胸苷等,使用範圍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細胞毒性作用。

1.

無環鳥苷(Acycloguanosine, Acyclovir)為脫氧鳥苷的類似物,該藥被病毒編碼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藉助病毒DNA多聚酶,摻入病毒DNA中,阻斷DNA鏈的延伸。對編碼TK的單純皰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有治療作用,而對不編碼TK的巨細胞病毒、EB病毒不敏感。磷酸化的無環鳥苷對宿主細胞DNA多聚酶親和力較低,較少影響宿主細胞。已用於治療原發性皰疹性角膜炎,但對複發性皰疹損傷治療效不佳;全身用藥可預防潛伏感染的復燃,對處於免疫抑制狀態病人的活動性皰疹感染也有治療作用。此外,與無環鳥苷類似的甲基鳥嘌呤衍生物丙氧鳥苷(Ganciclovir ,dihydroxypropoxymethyl guanine, DHPG),體外實驗表明對巨細胞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在巨細胞病毒嚴重感染的病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機理不詳。

疊氮胸苷 (Azidodeoxythymidine, AZT) 為合成胸腺嘧啶核苷的類似物,阻斷前病毒DNA合成,從而抑HIV的複製。HIV逆轉錄酶對該藥的敏感性較細胞DNA多聚酶高100倍,對AIDS病人有治療作用,但該藥有較多毒付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停藥後可恢復。

阿糖腺苷 (Adenine arabinoside, ara-A) 為腺嘌呤的衍生物,作用機理不詳,可能是抑制病毒多聚酶,阻斷病毒DNA合成對細胞的毒性阿糖胞苷小。用於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的局部治療,靜脈給藥對單純皰疹和水痘帶狀皰疹感染療效明顯,皰疹性腦炎如能早期診斷早期使用ara-A 效果明顯。主要副作用噁心嘔吐、血像不正常、靜脈炎。允許在體內使用是因為在治療劑量和毒性劑量之間存在一個相當寬的範圍。每日每公斤體重10mg ara-A靜脈滴注,未發生嚴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碘苷 (Iododeoxyuridine,IDU ) 又稱皰疹淨,為尿嘧啶的類似物,抑制皰疹病毒TK並可摻入病毒DNA中,同時也影響宿主細胞DNA合成。臨床上用於HSV角膜損傷的局部治療,是最早使用的抗病毒藥物

三氟尿苷 (Trifluridine)作用機理同磺苷。局部用藥治療皰疹性角膜炎,對耐碘苷的皰疹病毒株有效。

病毒唑 (Ribovirin virozole) 又稱三氮唑核苷,結構與鳥苷類似,是一種強的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該酶活性,阻礙病毒核酸的合成。體外試驗表明對多種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小顆粒氣溶膠施放裝置用於治療流感,也允許以氣溶膠形式治療嬰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靜脈用藥已證明對拉沙病毒感染有效。主要副作用是貧血,停藥後可恢復。

2.其他類型抗病毒藥物

金剛胺(Amantadine) 一種合成胺,阻斷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脫殼。預防性用藥後有明顯保護作用,但對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無效。金剛乙胺(Rimantadine)為金剛胺的衍生物,活性相似,但較少出現失眠眩暈神經系統症状。

(一)干擾素及其誘生劑(見病毒的感染與免疫一章)

(二)中草藥的抗病毒作用

許多中草藥對病毒性疾病有預防或治療作用,或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或通過增強機體特異和非特異性免疫力而發揮抗病毒作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藥各類較多,如:板蘭根穿心蓮大青葉金銀花黃芩紫草貫眾、大黃、菌陳、虎杖等,有待深入研究與開發。

32 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 | 呼吸道病毒 32
關於「醫學微生物學/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