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醫學電子書 >> 《傷寒論》 >> 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
傷寒論 |
|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證,前三陰三陽篇中,悉具載之。
此以下諸方,於隨卷本證下雖已有,緣止以加減言之,未甚明白,似於覽者檢閱未便,今復校勘,備列於後:
目錄 |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掰) 桂枝二兩(去皮) 麻黃三兩(去節)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桂枝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術附湯方,附於此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掰) 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合,去滓,溫服六合。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薑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掰)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白虎加人蔘湯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則愈。
以上九方,病證並在第二卷內。
葛根加半夏湯方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蔘新加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余依桂枝湯法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入甘草二兩,余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梔子生薑豉湯方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生薑五兩,余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柴胡加芒硝湯方
桂枝加桂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余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證並在第三卷內。
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 黃芩 人蔘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掰) 生薑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計)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蔘三兩乾薑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 黃芩三兩 乾薑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掰)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於黃芩湯方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一兩半,余依黃芩湯法服。
以上五方,病證並在第四卷內。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一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掰)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芍藥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三兩,隨前共六兩,余依桂枝湯法。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當歸二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桂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薑半斤(切) 大棗二十五枚(掰) 吳茱萸二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以上三方,病證並在第六卷內。
四逆加人蔘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人蔘一兩,余依四逆湯法服。
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入豬膽汁半合,余依前法服;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以上二方,病證並在第七卷內。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 |
關於「傷寒論/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