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蛋白質代謝特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妊娠的臨床生物化學 >> 妊娠期母體生物化學特徵 >> 蛋白質代謝特點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基本物質,胎兒胎盤、母血、子宮等組織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妊娠期間母體需要大量蛋白質,如足月妊娠時胎兒、胎盤、羊水約含蛋白質500g,母血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子宮及乳房所增加的蛋白質約500g,故母體內蛋白質合成增加而分解也旺盛,但總體上是合成大於分解,呈正氮平衡。母體內氮的儲存,不僅僅是供給胎兒發育、子宮及乳腺增大所用,而且也為分娩消耗及產後乳汁分泌作好準備。

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孕婦胺基酸代謝與胎兒蛋白質的合成密切相關。胎早期胎兒肝、腎及腦等重要臟器含水量較大,蛋白質含量少,蛋白質合成速度較慢,因此母體胺基酸代謝變化不顯著,隨著妊娠月份不斷進展,到3-4個月時,胎兒肝合成蛋白質、酶的種類增多,到妊娠末期腎、腦等重要臟器迅速發育,大量合成與蓄積蛋白質,因此胎兒攝取母血氨基酸速度加快。此時母體胺基酸代謝的主要特點反映在血漿胺基酸水平變化上是:除丙氨酸外,空腹血胺基酸基礎值下降,蛋白質餐後的高胺基酸血症不能持久,常迅速地下降,說明母血中的胺基酸被胎兒大量攝取,但由於胎兒在不同的發育期合成不同的器官蛋白質,所需胺基酸種類與數量因而有些區別,故母血在不同的妊娠期通過胎盤輸送給胎兒的胺基酸無論種類和數量均有不同。例如妊娠3-4個月胎肝合成旺盛期,母體供應較多的谷氨酸半胱氨酸用於胎肝蛋白的合成,到妊娠7-8個月後胎兒攝取母血中的酪氨酸脯氨酸絲氨酸蛋氨酸等。若妊娠期蛋白質、熱量供應不足或供應蛋白質的必需胺基酸種類不全,孕婦就分解肌肉內臟蛋白質以維持胎兒對氨基酸的需要。若母體分解自身蛋白質仍不能滿足胎兒的需要,則會發生宮內胎兒生長遲緩,如胎兒低體重,腦組織核酸及蛋白質含量低下。因此孕婦處於負氮平衡,對孕婦及胎兒健康都仍為不利。

妊娠時孕婦血漿游離胺基酸濃度低於胎兒血漿胺基酸濃度,而胎兒血漿胺基酸濃度又低於胎盤內游離胺基酸濃度,這是因為胎兒體內蛋白質合成十分旺盛,他一方面從母血中大量地攝取胺基酸,同時自身又合成非必需胺基酸,造成胎兒血漿胺基酸濃度反而高於母血。胺基酸從母血進入胎盤的機制類似於小腸粘膜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轉運胺基酸的過程,而位於胎盤滋養葉外層合體細胞膜上的胺基酸載體能將胺基酸逆濃度差從母體攜帶到胎盤,然後釋放到胎兒血液內。另外胎盤內還存在有活性較強的γ-谷氨醯轉肽酶(γ-glulamyl-transpeptidase,γ-GT)和谷氨醯胺合成酶。γ-GT在谷胱甘肽協助下能將胺基酸從母血轉移到胎盤合體細胞內。谷氨醯胺合成酶能將不易通過胎盤的谷氨酸轉變成容易通過胎盤的谷氨醯胺,協助谷氨酸向胎盤轉運,便於被胎兒利用。

多數孕婦尿胺基酸排出增加,出現胺基酸尿。妊娠期腎小管對腎小球濾過的胺基酸重吸收率下降,其中以組氨酸蘇氨酸、絲氨酸及丙氨酸排泄最多,到臨產前為未孕時的3-5倍。其次以賴氨酸、半胱氨酸、牛磺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及酪氨酸排泄量也增加,但它們不持續到孕末期,其它胺基酸尿排泄量變化不顯著。

妊娠期隨著機體多系統的變化,孕婦血容量增加,血液中多種蛋白質成分均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如血漿蛋白降低、多種凝血因子含量明顯增加,纖溶系統的成分也改變,血液處於高凝及纖溶系統活性降低的狀態,並出現妊娠相關性蛋白質,有關的詳細內容見本章第三節。

32 脂類代謝特點 | 礦物質代謝與酸鹼平衡特點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蛋白質代謝特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