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礦物質代謝與酸鹼平衡特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妊娠的臨床生物化學 >> 妊娠期母體生物化學特徵 >> 礦物質代謝與酸鹼平衡特點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妊娠期孕婦的血容量增加,造血功能活躍,加上胎兒骨骼生長發育等都需要無機鹽,孕婦對鈉、鉀、鈣、磷及鐵的需要量都有所增加,如果無機鹽供應不足,也會產生許多危害孕母與胎兒的併發症,如缺鐵性貧血等。

鐵是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酶類以及多種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它與血液中氧的運輸和細胞內生物氧化過程有著密切的關係。妊娠期胎兒發育生長及母體組織的變化,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期母體紅細胞增加250-450ml,需要鐵約500mg;新生兒體內鐵含量約300mg,所以產前胎兒和母體紅細胞生成需鐵共約800mg。妊娠期對鐵的需要主要在後半期增加。妊娠最後3個月胎兒除了造血以外,胎兒的肝與脾還需要貯存一部分鐵,因而向胎兒供給的鐵量增加,單靠從食物中吸收以及動員母體貯存的鐵常不能滿足需要,如不補充外源鐵,孕婦血清鐵含量會下降,進而發生貧血

鐵缺乏是造成孕婦貧血最常見的原因,缺鐵性貧血約佔妊娠期貧血的90%。妊娠各期孕婦對鐵的需求不一樣,妊娠中期以後多數婦女每日需鐵量為25-50mg。由於一般飲食可提供的鐵約10-15mg,而且腸道僅能吸收其中約4%-11%,故孕婦常有缺鐵徵象,臨床上多表現出乏力、蒼白、心慌、氣短感染的危險也隨之上升。貧血的孕婦雖然鐵和葉酸仍能運至胎盤及胎兒,但早產死產發生率、新生兒發病率均高於正常孕婦。在孕期及時糾正貧血對胎兒、嬰兒的預後均要好得多。維生素C稀鹽酸有利於鐵的吸收,應同時補充。

妊娠期胎兒骨骼的形成及胎盤形成都需要更多的鈣和磷。妊娠末期胎兒體內約含鈣25g、磷14g,且絕大部位都是妊娠最後2個月才貯存下來的,所以早產兒易發生缺鈣。孕婦每日對鈣、磷的需求量為1-2g,鈣和磷需求比為1:1。如果妊娠婦女每日鈣和磷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胎兒所需的鈣和磷就必須從母體骨質中獲取。妊娠晚期孕婦血鈣比未孕或早孕時減低,故妊娠後半期應補鈣。維生素D具有調節鈣磷代謝,促進鈣吸收的作用,故在補鈣的同時每日應補充維生素D400U。牛奶及奶製品中含有較多鈣,建議孕婦多食奶製品。

妊娠期體內水分瀦留較突出,平均約7.5L,其中胎兒、胎盤、羊水子宮乳房血流量增多的水分瀦留約6L,其餘為組織間液。研究發現:血壓正常而僅有下肢凹陷性水腫生理現象。這些孕婦所分娩的新生兒的體重往往比無水腫者大,圍產兒死亡率也較低,即比無水腫者更有利。鈉是細胞外液的主要電介質,在水瀦留的同時必然要貯留一定量的鈉。孕婦在妊娠期貯鈉約1000mmol。整個妊娠期不必忌鹽,以保證孕婦有足夠的鈉供應。正常妊娠期間水、鈉瀦留與血液動力學及某些激素有關,如雌激素醛固酮有助於水、鈉瀦留。

正常孕婦較非孕婦女換氣量大,排出CO2多,使血中H2CO3含量減低,可以引起呼吸性鹼中毒。但孕婦通過血漿重碳酸鹽呈代償性降低,使H2CO3/NaHCO3比值不變,仍保持血液pH值正常或稍微上升。

綜上所述,孕婦在妊娠初期代謝即出現變化,但要到妊娠末期胎兒迅速生長發育時,母體內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才發生顯著變化,其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①「容易較早發生飢餓」妊娠末期婦女餐後容易較早出現飢餓狀態。空腹和餐前的血糖血氨基酸基礎值低於正常非妊娠婦女。這是由於胎兒大量地吸收母血中的葡萄糖、游離胺基酸所致。與此同時貯脂動員,在脂解激素(生長素、胎盤生乳素等)升高而胰島素作用被拮抗的情況下脂解加速,母血的甘油、游離脂酸、酮體增高。上述母體代謝變化有利於胎兒更好地利用母血中的營養物。②「促進合成代謝」妊娠末期孕婦餐後出現高胺基酸血症、較長時間的餐後高血糖乳糜微粒不易及時廓清,致使發生高脂血症傾向。此時孕婦血中含較豐富的營養物,經胎盤輸送到胎血供胎兒合成之用。由於妊娠期末期母體這種特殊的代謝狀態,充分保證了胎兒營養物質的供應,促進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32 蛋白質代謝特點 | 妊娠期的內分泌特點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礦物質代謝與酸鹼平衡特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