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邪正盛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基礎理論》 >> 病機 >> 基本病機 >> 邪正盛衰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目錄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過程中,機體的抗病能力與致病邪氣之間相互鬥爭中所發生的盛衰變化。邪正鬥爭,不僅關係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而且也影響著病證的虛實變化。所以,邪正鬥爭是疾病病理變化的基本過程,疾病的過程也就是邪正鬥爭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

在疾病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正氣和邪氣的力量對比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正邪的鬥爭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著消長盛衰的變化。隨著體內邪正的消長盛衰而形成了病機的虛實變化。

虛與實,體現了人體正氣與病邪相互對抗消長運動形式的變化,「邪氣盛則實,精氣(正氣)奪則虛」?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之後,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邪正是互為消長的,正盛則邪退,邪盛則正衰。隨著邪正的消長,疾病就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本質,即虛與實的變化。

(一)虛實的基本原理

虛與實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1.實:所謂實,是指邪氣盛而正氣尚未虛衰,以邪氣盛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變化。實所表現的證候稱之為實證。發病後,邪氣亢盛,正氣不太虛,尚足以同邪氣相抗衡,臨床表現為亢盛有餘的實證。實證必有外感六淫痰飲食積瘀血等病邪滯留不解的特殊表現。一般多見於疾病的初期或中期,病程一般較短,如外感熱病進入熱盛期階段,出現了以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等「四大」症状,或潮熱譫語狂躁腹脹滿堅硬而拒按、大便秘結、手足微汗出、舌苔黃燥、脈沉數有力等症状,前者稱「陽明經證」,後者稱「陽明腑證」。就邪正關係說來,它們皆屬實,就疾病性質來說它們均屬熱,故稱實熱證。此時,邪氣雖盛,但正氣尚未大傷,還能奮起與邪氣鬥爭,邪正激烈鬥爭的結局,以實熱證的形式表現出來。或因痰、食、水、血等滯留於體內引起的痰涎壅盛、食積不化、水濕泛濫、瘀血內阻等病變,都屬於實證。

2.虛:所謂虛,是指正氣不足,抗病能力減弱,以正氣不足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變化。虛所表現的證候,稱之為虛證。或體質素虛,或疾病後期,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不足,傷陰損陽,導致正氣虛弱,正氣對病邪雖然還在抗爭,但力量已經顯示出嚴重不足,難以出現較劇烈的病理反應。所以,臨床上出現一系列的虛損不足的證候。虛證必有臟腑機能衰退的特殊表現,一般多見於疾病的後期和慢性疾病過程中。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吐、利、大出血等耗傷人體氣血津液陰陽,均會導致正氣虛弱,出現陰陽氣血虛損之證。如崩漏,由於大量出血,其症状除了出血之外,同時伴有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舌淡、脈細等,稱作「脾不統血」。就邪正關係而言,心脾生理功能低下,既有脾虛之證,又有心血不足之候,屬虛證。

(二)虛實錯雜

虛實錯雜包括虛中夾實和實中夾虛兩種病理變化。在疾病過程中,邪正的消長盛衰,不僅可以產生單純的虛或實的病理變化,而且由於疾病的失治或治療不當,以致病邪久留,損傷了人體的正氣;或因正氣本虛,無力驅邪外出,而致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的凝結阻滯,往往可以形成虛實同時存在的虛中夾實、實中夾虛等虛實錯雜的病理變化。

1.虛中夾實:虛中夾實是指以虛為主,又兼夾實候的病理變化。如脾陽不振之水腫即屬於此。脾陽不振,運化無權,皆為虛候;水濕停聚,發為浮腫為實。上述病理變化以虛為主,實居其次。

2.實中夾虛:實中夾虛是以實為主,兼見虛候的一種病理變化。如外感熱病在發展過程中,常見實熱傷津之象,因邪熱熾盛而見高熱、汗出、便秘舌紅脈數之實象,又兼口渴、尿短赤等邪熱傷津之徵,病本為實為熱,津傷源於實熱,而屬於虛,此為實中夾虛。分析虛實錯雜的病機,應根據邪正之孰緩孰急,虛實之孰多孰少,來確定虛實之主次。

(三)虛實轉化

疾病發生後,邪正雙方力量的對比經常發生變化,因而疾病在一定條件下也常常發生實證轉虛,因虛致實的病理變化。

1.由實轉虛:疾病在發展過程中,邪氣盛,正氣不衰,由於誤治、失治,病情遷延,雖然邪氣漸去,但是人體的正氣、臟腑的生理功能已受到損傷,因而疾病的病理變化由實轉虛。例如,外感性疾患,疾病初期多屬於實,如表寒證表熱證等,由於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護理失宜,或年高體弱,抗病能力較差,從而病情遷延不愈,正氣日損,可逐漸形成肌肉消瘦納呆食少、面色不華、氣短乏力等肺脾功能衰減之虛象,這是由實轉虛。

2.因虛致實:所謂因虛致實,是由於正氣本虛,臟腑生理功能低下,導致氣、血、水等不能正常運行,產生了氣滯、瘀血、痰飲、水濕等實邪停留體內之害。此時,雖然邪實明苧,但正氣亦不足,臟腑亦衰,故謂之因虛致實。如腎陽虛衰,不能主水,而形成的陽虛水停之候,既有腎臟溫化功能減退的虛象,又有水液停留於體內的一派邪實之象,這種水濕泛濫乃由腎陽不足氣化失常所致,故稱之為因虛致實。實際上,因虛致實是正氣不足,邪氣亢盛的一種虛實錯雜的病理變化。

(四)虛實真假

病機的或實或虛,在臨床上均有一定的徵象。但必須指出,臨床上的徵象,僅僅是疾病的現象,在一般情況下,即現象與本質相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反映病機的虛或實。但在特殊情況下,即現象與本質不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在臨床上往往會出現與疾病本質不符的許多假象,因而有。至虛有盛候」的真虛假實和「大實有羸狀,,的真實假虛的病理變化。雖然假象也是由疾病的本質所決定的,是疾病本質的表現,但它並不如真象那樣更直接地反映疾病的本質,往往會把疾病的本質掩蓋起來。因此,我們要詳細地佔有臨床資料,全面地分析疾病的現象,從而揭示病機的真正本質。

1.真虛假實(至虛有盛候):真虛假實之虛指病理變化的本質,而實則是表面現象,是假象。如正氣虛弱的人,因臟腑虛衰,氣血不足,運化無力,有時反出現類似「實,,的表現。一方面可以見到納呆食少、疲乏無力、舌胖嫩苔潤、脈虛無力等正氣虛弱的表現,同時又可見腹滿、腹脹、腹痛等一些類似「實」的症状。但其腹雖滿,卻有時減輕,不似實證之腹滿不減或減不足言;腹雖脹,但有時和緩,不若實證之常急不緩;腹雖痛,但喜按,與實證之腹痛拒按不同c所以,病機的本質為虛,實為假象,即真虛假實。

2.真實假虛(大實有贏狀):真實假虛病機本質為實,而虛則是表面現象,為假象。如熱結腸胃、痰食壅滯、濕熱內蘊、大積大聚等,使經絡阻滯,氣血不能暢達,反而出現一些類似虛的假象。如熱結腸胃,里熱熾盛之病人,一方面見到大便秘結、腹滿硬痛拒按、潮熱譫語、舌苔黃燥等實證的表現,有時又可出現精神萎靡、不欲多言,但語聲高亢氣粗,肢體倦怠,但稍動則舒適;大便下利,但得泄而反快。究其本質,是實而不是虛。總之,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病機的虛和實,都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由實轉虛、因虛致實和虛實夾雜,常常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因此,在臨床上不能以靜止的、絕對的觀點來對待虛和實的病機變化,而應以運動的、相對的觀點來分析虛和實的病機。

參看

32 基本病機 | 陰陽失調 32
關於「中醫基礎/邪正盛衰」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