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絲綿
Sī Mián
別名 綿、蠶綿
功效作用 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瘡外傷出血聤耳凍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綱目》

【拼音名】 Sī Mián

【別名】 綿(《本草拾遺》),蠶綿(《醫林纂要》)。

【來源】 為用蠶繭下腳經精鍊、扯松的製成品。

【功效與作用】 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瘡外傷出血聤耳凍瘡

①《本草拾遺》:"新綿一兩,燒為黑末,酒下,主五痔。""衣中故綿絮主卒下血及驚(金)瘡出血不止,取一握,煮汁溫服之。"

②《綱目》:"綿灰主吐血,衄血,下血,崩中赤白帶下疳瘡臍瘡,聤耳。"

③《醫林纂要》:"燒灰存性敷凍瘡,補龜裂。"

【用法用量】 內服:燒存性散劑,0.5~1錢。外用:燒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好綿燒灰,打麵糊。入清酒調服之。(《普濟方》)

②治肺損吐血:新綿(燒灰,研)、黃明膠(炙燥,搗末)。上二味等分,研勻。每服一錢匕,臨臥糯米飲調下。(《聖濟總錄》綿膠散)

③治吐血、咯血:新綿一兩(燒灰),黃明膠(炙令燥)、黃柏(去粗皮,蜜炙,為末)各一兩.上三味細研。每服一錢匕,地黃汁、糯米飯相和調下,食後臨臥服。(《聖濟總錄》綿灰散)

④治血崩不止:好綿、婦人頭髮(共燒存性)、百草霜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或加棕灰。(《綱目》)

⑤治聤耳,膿血出不止:故綿燒灰為末,綿裹納耳中。(《聖惠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絲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