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溫胃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通用名 丁桂溫胃散
拼音名 DingguiWenweiSan
性狀 痛類非處方藥藥品,本品為棕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辛
處方 丁香500g肉桂500g
製法 丁香,肉桂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粒極面觀三角形,赤道表面觀呈雙凸鏡 形,具3副合溝。石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壁一邊菲薄。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作用類別 本品為胃脘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5g;外用,將藥粉少許,放於膏藥中,貼患 處。
貯藏 密閉,防潮
適應症 胃散寒,行氣止痛。用於寒性痛及寒性腹痛
規 格 每袋裝500g;每盒裝6g
批准文號 國藥准字Z32021009

  

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2.不適用於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干。

3.不適用於肝腎陰虛,主要表現為口乾、手足心熱心煩易怒、頭暈血壓高

4.本品不宜久服,服藥三天如症状無改善或加重,應立即停藥併到醫院就診。

5.不適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主要表現為心悸乏力、惡熱汗出、大便次多、手顫抖。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中醫辭彙解釋

惡熱】即發熱而怕熱的意思。外感表證,一般是發熱惡寒,但當表邪入里(邪入氣分)或外感風溫,則往往不惡寒而反惡熱。

脾陰虛(脾胃陰虛)】指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飲,口淡無味,飲食減少,大便乾結,舌紅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熱汗】指發熱時的出汗,見於汗出熱不退或退而復熱時,可伴有口渴煩躁、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乾、脈數等熱性證候。多因風邪化熱內熱蒸迫所致。

【舌紅】舌質比正常的淡紅色較深,主熱證。深紅而有黃苔實熱,鮮嫩紅色為虛熱,舌嫩紅無苔陰虛火旺。舌鮮紅而起芒刺,是營分有熱;紅而乾說明胃津已傷。舌尖紅,可見於心火上炎舌邊紅,多屬肝瞻有熱。

腎陰】又有「元陰」、「真陰」、「腎水」、「真水」等名稱。是與腎陽相對而言。腎陰指本髒的陰液(包括腎臟所藏的精),是腎陽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腎陰不足,腎陽就會亢奮,出現「相火妄動」的病理現象。

腎陰虛(真陰不足)】即「腎水不足」。由於腎精耗損過度所致。臨床表現有腰酸疲乏,頭暈耳鳴遺精早泄,口乾咽痛,兩顴潮紅,五心煩熱午後潮熱,舌紅無苔,脈細數等。這種現象,也叫「下元虧損」。

胃陰虛(胃陰不足)】指胃的陰液不足。多由胃火熾盛脾胃濕熱,或熱性病熱盛傷津,均可損耗胃的陰液,引起胃陰虛。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飲,飲食減少,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甚則乾嘔呃逆,舌中心絳乾,脈細數等。多見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消化不良糖尿病,以及熱性病恢復期。

【心煩】即心中煩悶。多由於內熱所引起。參見「內煩」條。

【心悸】是自覺心跳悸動不安的病證。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本病的發生,除精神因素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陽虛弱,腎陰虧損,或因水飲內停、瘀血痰火所致。心悸若因驚恐、惱怒而發作的,稱為「驚悸」,但多先有心氣內虛的內在因素。因心血不足的,則見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因心陽衰弱的,則見面色[白光]白,頭暈神倦,肢冷形寒;因心腎虧損的,則見心煩少寐,頭目昏眩,耳鳴腰痠;因水飲內停的,則見心下脹滿,小便不利,頭眩暈,甚則浮腫氣喘,形寒肢冷;因痰熱上擾的,則見痰多胸悶善驚惡夢紛擾;因瘀血內阻的,則見胸悶不舒,甚或心痛陣作,短氣喘息舌色紫暗,脈澀結代等。

心熱】指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状有面赤,心中煩熱,睡眠不寧、小便赤,或譫語如狂,或吐血衄血等。

行氣(利氣、通氣、化氣)】即行散氣滯,以治療由氣滯產生的病症,如胸腹脹悶疼痛等。「疏郁理氣」及「和胃理氣」都屬於行氣。

關於「丁桂溫胃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