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葵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龍葵根
Lónɡ Kuí Gēn
別名  
功效作用 痢疾淋濁白帶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英文名 Root of Black Nightshade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 Lónɡ Kuí Gēn

【英文名】 Root of Black Nightshade

【科屬分類】茄科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龍葵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nigrum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鮮用或晒乾。

性味】《綱目》:"苦微甘,寒,無毒。"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約25-100cm。莖直立,有稜角或不明顯,近無毛或稀被細毛。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並下延至葉柄,通常長2.5-10cm,寬1.5-5.5cm,全緣或具不規則波狀粗鋸齒,光滑或兩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蠍尾狀聚傘花序腋外生,由3-6(-10)朵花組成;花梗長,5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2mm,雄蕊5,著生花冠筒口,花絲分離,花藥黃色,頂孔向內;雌蕊1,球形,子房2室,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柱頭圓形。漿果球形,有光澤,直徑約8mm,成熟時黑色;種子多數扁圓形。花、果期9-10月。  

功能用法

【功能主治】

痢疾淋濁白帶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①《本草圖經》:"龍葵根木通胡荽煎湯服,通利小便。"

②《綱目》:"療癰疽腫毒,跌扑傷損,消腫散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0.8~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福建民間草藥》:"凡虛寒而無實熱者忌用。"  

附方

①治痢疾,婦女白帶,男子淋濁:鮮龍葵根八錢至一兩(乾的五至八錢),和水煎成半小碗,飯前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睾丸炎:龍葵鮮根、燈籠草各-兩,青皮鴨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湯食蛋。(《泉州本草》)

③治風牙蟲痛:龍葵根煎湯含漱。(《泉州本草》)

④治發背癰疽成瘡者:龍葵根一兩,麝香一分(研)。先搗龍葵根,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塗於瘡上。(《本草圖經》)

關於「龍葵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