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鹿梨
Lù Lí
別名 檖、赤羅、羅、山梨、楊檖、鼠梨、赤蘿、樹梨、酸梨、野梨、陽檖、糖梨、杜梨
功效作用 健脾消食,澀腸止痢。主飲食積滯,瀉痢
英文名 Fruit of Callery Pear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大腸經
藥性
藥味

【藥 材 名】鹿梨

【拼音名】 Lù Lí

【英文名】 Fruit of Callery Pear

【別名】檖、赤羅、羅、山梨、陽檖、鼠梨、赤蘿、樹梨、酸梨、野梨、糖梨、杜梨

【拉 丁 名】Pyrus calleryana Decne(豆梨)

【科目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rus calleryana Decne.

採收和儲藏:8-9月果實成熟時採摘,晒乾。

【原形態】豆梨 喬木,高5-8m。小枝粗壯,圓柱形,幼嫩時有絨毛,二年生枝條灰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2-4cm,無毛;托葉紙質,線狀披針形,長4-7mm,無毛;葉片寬卵形至卵形,稀長橢卵形,長4-8cm,寬3.5-6cm,先端漸尖,稀短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邊緣有鈍鋸齒,兩面無毛,花兩性;傘房總狀花序,具花6-12朵,直徑4-6mm,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1.5-3cm;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8-13mm,內面具絨毛;花直徑2-2.5cm;萼筒無毛;萼片5,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長約5mm,外面無毛,內面具絨毛,邊緣較密;花瓣5,卵形,長約13mm,寬約10mm,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稍短於花瓣;花柱2,稀3,基部無毛。梨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褐色,有斑點,有細長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1800m的山坡、平原或山谷雜草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湖北等地。

【性狀】果實類球形,直徑約1cm。表面黑褐色,光滑,少有皺縮紋,先端微凹,周邊不突起,基部有長2-4cm的果梗。質堅硬,果肉薄,褐色,橫切面可見2-3室。氣微,味酸、微甜。

化學成份】含水分-80%,糖約15-20%。

【藥用部位】豆梨的果實。

性味歸經】《綱目》:「酸澀,寒,無毒。」入大腸經

【功效分類】收澀藥,澀腸止瀉

【功效主治】澀腸止痢。治痢疾腹痛口渴

【用法用量】內服:15-30克煨食。

關於「鹿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