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羽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鬼羽箭
Guǐ Yǔ Jiàn
鬼羽箭
別名 黑草、幼克草、克草、黑骨草、羽箭、忌箭草
功效作用 清熱涼血解毒。治斑痧傷寒癲癇皮膚風毒腫痛
英文名 all-grass of Cruciate Buchnera
始載於 生草藥性備要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文名稱: 鬼羽箭

拉丁名稱:藥材Ramulus Euonymi原植物 Buchnera cruciata Buch.-Ham.

別名:玄參科植物黑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寧市藥物志》)、黑骨草、羽箭(《廣東中藥》)

鬼羽箭Buchnera cruciata Ham.的乾燥全草。

考證:苦、寒①《南寧市藥物志》: "苦,寒,無毒。"《廣西中藥志》: "味淡微苦,性涼,無毒。"入心經

禁忌:《廣西中藥志》:"體虛寒及孕婦忌服。"  

其他信息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鬼羽箭Buchnera cruciata Ham.的乾燥全草。

原植物 鬼羽箭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全體被彎曲短毛,干後變黑色;莖圓柱形,單一或上部有時分枝。基生葉擴展,通常4~6對成蓮座狀簇生,倒卵形,長2~5厘米,寬1.5~2厘米;莖生葉對生、近對生或互生,疏離,倒披針形、長圓形或線形,長1.5~4.5厘米,寬3~12毫米,下部的較大,常有少數鈍齒,上部的漸漸變小,邊全緣。花秋末開放,兩性,紫藍色,排成頂生、密集、四稜柱形、長2~3厘米的穗狀花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小苞片2,生於萼管基部,鑽狀,長2~3毫米;萼管與苞片近等長,裂齒5,狹披針形;花冠高腳碟狀,冠管長6~8毫米,露出部分和內面均被柔毛;裂片5,倒卵形,近等大,擴展;雄蕊4,內藏,花藥1室。蒴果長圓形,長4~5毫米,室背開裂,果爿厚,全緣;種子多數,略具螺旋狀條紋。

多生於山坡草地或灌叢中。分布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區。印度、馬來西亞也有。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采後,曬至七八成干,堆悶1~2天,紮成小把,曬至足干。

藥材性狀 全草長15~50厘米或過之。莖中部以下圓柱形,上部略帶方柱形,不分枝或間有分枝,黑色或黑褐色,被稀疏短毛。質稍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基生葉卵圓形或倒卵形,常數片叢生,干縮成團而附於根頭處或脫落;莖生葉長圓形至披針形,疏離,對生,長2~4厘米,上部葉稍小,互生,黑褐色,全緣,常緊貼於莖枝。穗狀花序或果序頂生,長2.5~3.5厘米,四棱形如箭羽,因花序柄長而突出於全草之上,黑色或黑褐色。氣無,味微苦。以全草烏黑色、莖幼嫩、有光澤、花序長而多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微苦,寒。清熱消暑,涼血。用於癍痧發熱中暑伏熱。外用治皮膚風毒腫痛。常用量10~2O克。

附註 《藥典》所載鬼箭羽與本品在藥材性狀和功用上都完全不同。鬼箭羽為衛矛科植物衛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的帶翅莖枝。

功用: 熱消暑,涼血。用於癍痧發熱,中暑伏熱。外用治皮膚風毒腫痛。

性味: 微苦,寒  

加工

產地:我省各地有產。

採收加工:秋季採收。挖取全草,曬至七、八成干,堆悶1~2天,紮成小把,曬至足干。

性狀:全草長15~50厘米,被疏柔毛,全體黑色或黑褐色。莖圓柱形,上部略呈方柱形,多為單枝,間有分枝,直徑1~3毫米,質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基生葉倒卵形或闊橢圓形,常4片密生,干縮成團而附於根頭處;莖生葉卵圓形至線形,疏離對生,近莖上部葉稍細,互生,全緣,常緊貼於莖枝。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或果序長2.5~3.5厘米,四棱形如箭羽,總花柄長。氣無,味微苦。

質量要求:以全草烏黑色、莖幼、有光澤、花序長而多者為佳。

包裝貯藏:捆壓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於乾燥處。

揀除雜質,洗淨,切段,晒乾。  

中藥化學成分

水提液中含草乙酸鈉(sodium oxalacetate)。本品中分得3種黃烷成分,分香橙素(aromadendrin)、d-兒茶素(d-catechin)及去氫雙兒茶素甲(dehydroicatechin A)。此外,還分離得4種甾體化合物,為豆甾-4-烯-3-酮、豆甾-4-烯-3-,6-二酮、β-谷甾醇和 6-β-羥豆甾-4-烯-3-酮。

關於「鬼羽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