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藤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香石藤果
Xiānɡ Shí Ténɡ Guǒ
別名  
功效作用 補益心腎。主失眠夢多;健忘
英文名  
始載於 雲南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香石藤果

【出處】 《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 Xiānɡ Shí Ténɡ Guǒ

【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披針葉五味子果實。秋、冬採收,蒸後取出晒乾。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香石藤"條。

【性味】 酸咸,溫。

【功效與作用】 益精固腎,治神經衰弱。香石藤果二至三錢。水煎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香石藤果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 Xiānɡ Shí Ténɡ Guǒ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披針葉五味子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S.sphenantheraRehd,etWils.var.lanci-folia Rehd.et.Wils.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未脫落時採摘,揀去果枝及雜質,晒乾。

【原形態】 落葉木質藤本。莖較纖細,小枝圓柱形。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柄邊緣具極狹的翅,有時呈齧狀下延至枝上;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10cm,寬1-3cm,先端漸狹或突尖,基部漸窄,邊緣具不明顯的細齒或下部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雌雄異株;花小,直徑不及1cm;花被6-8片,外輪淡黃色綠色至黃色,內輪橙黃色或黃色帶紅暈;雄蕊10-16,著生於倒卵狀的花托上;雌蕊有心皮16-21。聚合果序長4-6cm;小漿果球形,紅色;內有1-2枚橢圓形扁平的種子,種皮部分平滑,部分有不明顯珠稀疏條粒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1500-2400m的雜木林間及岩坡、林緣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類球形,直徑3-5mm。紅色,干後皺縮,表面棕褐色。種子腎形,表面呈乳頭狀突起,並有細小密布的疣狀突起。氣微香,味酸、咸。

顯微鑒別 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具角質線紋;油細胞類圓形,直徑約50μm。種皮橫切面觀:種皮表皮石細胞1列。類長方形,長約70μm,寬25-35μm,側壁厚,並稍突起,內側壁極薄,含棕色物,紋孔及孔溝細密;種皮表皮下石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長40-100μm,寬16-50μm,壁厚薄不一,紋孔及孔溝顯。

【藥理作用】 1.鎮靜作用 本品醇浸膏5g/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鼠對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

2.鎮咳祛痰作用 通過氨水引咳及酚紅排泌實驗。醇浸膏5g/kg灌胃,可明顯減少鼠咳嗽次數及增加酚紅排出量,表明本品有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

3.保肝作用 醇浸膏5g/kg灌胃,對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損傷有顯著降低血清轉氨酶作用,也可降低小鼠死亡率

【性味】 酸;咸;性溫

【功效與作用】 補益心腎。主失眠夢多;健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香石藤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