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糰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飯糰藤
Fàn Tuán Ténɡ
別名 風沙藤、過山風、黑老虎、十八症、臭飯糰、過山龍藤、大飯糰藤、血藤、大葉鑽骨風、雞腸風、緋紅南五味子、酒飯糰
功效作用 接骨散瘀消腫解毒。治跌打骨折風濕骨痛,瘡傷口感染
英文名  
始載於 陸川本草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陸川本草》

【拼音名】 Fàn Tuán Ténɡ

【別名】 風沙藤、過山風黑老虎(《嶺南採藥錄》),十八症(《陸川本草》),臭飯糰、過山龍藤(《海南植物志》),大飯糰藤血藤、大葉鑽骨風、雞腸風(《廣西藥植名錄》),緋紅南五味子(江西《草藥手冊》),酒飯糰(《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

【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冷飯糰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 常綠攀援灌木,長3~6米。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7厘米,寬3~6~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鈍形,全緣,革質,近無毛,側脈每邊6~7條;葉柄長1~2厘米。花紅色或黃色帶紅色,單性,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雄花花被10~16片,最外的最小,卵形,長約5毫米,最大的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2~25毫米,雄蕊14~48,2~5輪排列;雌花花被與雄花相似,雌蕊群卵形至近球形,心皮50~80,5~7輪排列。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10厘米,熟時紅色或黑紫色。花期4~7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多生於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纏繞樹上.分布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等地。

化學成份】 藤含生物鹼、酚類、三萜(或甾醇)、揮髮油。

【性味】 《陸川本草》:"酸甘,微溫。"

【功效與作用】 ①《陸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腫解毒。治跌打骨折風濕骨痛,瘡傷口感染。"

②《廣西藥植名錄》:"行氣,止痛。治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飯糰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