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與心身疾病有關的危險因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心身疾病防制 >> 與心身疾病有關的危險因素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目錄

一、社會因素

50年前,潰瘍病高血壓病患病呈男性高於女性,約為4:1;而近年來男女患病比例已逐漸接近,潰瘍病約為3:2,高血壓病已接近1:1。據分析可能是由於愈來愈多的婦女參加了工作和社會活動,因而增加了社會心理刺激的結果。另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發病機會最多者是中層社會中經濟條件偏低者,為了競爭以獲得較好的生活條件,他們要付出較多的努力,但他們的個人要求和需要並非經常可以得到滿足,因而這種個人需求和社會壓力之間的衝突就可以引起心身疾病

人們對社會因素的應激可使血漿腎上腺素活性升高,如焦慮、緊張、陌生情況可增加腎上腺素分泌,恐懼、憤怒、挫折均可使血壓升高,對有高血壓素質(生理始基)者,血壓持續增高的傾向更強。憤怒似乎與收縮壓增高有關,如果憤怒被阻抑,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則可引起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延續下去可發展為以血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增高為特徵的原發性高血壓

二、心理因素

一般能引起人產生損失感、威脅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刺激最易致病。人的心理活動通常與某種情緒活動相關聯,如憤怒、恐懼、焦慮、憂愁、悲傷、痛苦等情緒雖然是適應環境的一種心要反應,但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都會使人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果這些消極情緒經常反覆出現,引起長期或過度的精神緊張,還可產生如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血壓持續升高等病變,從而導致某些器官、系統的疾病

心臟病患者情緒緊張時可出現心律失常,如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房性或室性早搏。緊張情緒可導致興奮亢進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同時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進入血流,動員儲存的脂肪,使血中的脂質增加,當這些游離的脂肪酸不能被肌肉活動所消耗,就可能導致動脈硬化

心理應激還能引起胃腸分泌增加。憤怒、激動、焦慮、恐懼都能使胃液分泌和酸度升高,而抑鬱、悲傷則可使胃液分泌減少和胃腸蠕動減慢,長期焦慮還可使充血的胃粘膜糜爛

支氣管哮喘疾患中,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者約佔30%。有支氣管痙攣素質、易產生IgE抗體者,哮喘易被促發。哮喘的病程可因心理因素而改變。有些兒童的哮喘只在家中發作,在學校則不發作,甚至在兩種場合都接觸同樣的致敏原也是如此。說明心理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甚至有些哮喘患者可由條件反射而引起哮喘發作。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伴有心理上損失感(feeling of loss)的刺激,對健康的危害最大。根據對居喪的903名男女長達6年的追蹤觀察,發現居喪第一年的死亡率高達12%,第二年為7%,第三年為3%,而對照組分別只有1%、3%和2%。另一調查表明,中年喪偶者更為嚴重,比較他們與同年齡組的死因,以8種疾病的差異最為顯著,腦血管病為對照組的6.2倍,冠心病4.6倍,非風濕性心臟病3.4倍,高血壓性心臟病8.2倍,全身動脈硬化7.1倍,肺結核7.8倍,肺炎流感5.5倍。其他如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也很高。

三、生理因素

(一)生理始基(analogue)

即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點。為什麼同樣的心理社會刺激,如地震、洪水、戰禍、災荒等波及大量人口的刺激,其中只有少數人得了心身疾病?為什麼這些患者的心身疾病又不都是一種病?如有人患潰瘍病,有人患高血壓,有人卻患冠心病,這主要是由患者的生理特點不同所致,因而使他們具有對不同心身疾病有著不同的易患性(vulnerability)。如在潰瘍發病過程中,胃蛋白酶的增高起重要作用,由於它消化了胃粘膜而造成潰瘍。實際上,患者在病前,其蛋白酶前體——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就已經比一般人高,因此這種胃蛋白酶原的增高即可稱之為潰瘍病的生理始基。然而有潰瘍病生理始基並不一定會有潰瘍病,因為人群中有相當多的人具有這一特徵,而其中只有一部分潰瘍病患者是由於社會心理刺激對他們起著「扳機」(trigger)作用。說明只有生理始基和社會心理刺激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才會有潰瘍病的產生。

現已發現,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高尿酸血症痛風症的生理始基,高蛋白結合碘者則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生理始基。對生理始基的研究不僅對了解心身疾病的發病機制有重要意義,而且對這些疾病的預防也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

(二)中介機制(mediator)

心理-社會因素以各種信息影響大腦皮層的功能,而大腦皮層則通過植物神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遞質系統和免疫系統這些重要的生理中介機制,影響內環境的平衡,使靶器官產生病變。

1.植物神經系統 當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發生過於急劇或持久的改變時,即可能造成心、肺、胃、腸、血管、腺體、皮膚、肌肉等器官和組織持久的活動過度或不足,導致品質性病變,這就是心身疾病發病機制的早期假說:心理因素—大腦皮質功能改變—植物神經功能改變—內臟功能障礙—內臟形態學改變。如結腸過敏症等。

2.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系統在維持內環境穩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情緒應激下,內分泌系統功能很容易發生變化,焦慮、憂鬱情緒反應都可以用17-羥固醇來判定其程度。可見,心理因素或情緒狀態與內分泌功能狀態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心身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3.神經遞質系統 在情緒應激時都伴有中樞兒茶酚胺濃度的升高,另一中樞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水平下降。中樞神經遞質的改變,可以繼發地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腺活動的改變,並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這些改變在心身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免疫系統 在社會心理應激情況下,可影響到T細胞的功能,導致免疫功能的紊亂或減退。

四、情感障礙

在人的精神活動中,情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情緒良好使人精神振奮,幹勁倍增,思考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則使人精神萎靡,思考遲鈍,效率下降。

常見的情感障礙有焦慮(anxiety)、憂鬱(depression)和應激性(irritability),指各種不同程度的易怒傾向。

五、人格類型

近代的研究資料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有些心身疾病具有特殊的人格特徵。

癌症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孤獨、矛盾、抑鬱和失望情境下的人易患癌症。如有人對1337名醫學生進行追蹤觀察,發現有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人格特點,即內向、抑鬱、隱藏著憤怒和失望。

有一學者對100多名企業人員作長期觀察中發現,約有75%的人,其冠心病發作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操勞和精力消耗,他們在緊張工作期間血中指質水平明顯升高。還發現大多數病人屬於A型行為模式(type A behavioral pattern)或稱為「冠心病易患行為模式」。其特徵為:(1)為取得成就而努力奮鬥;(2)富有極大的競爭性;(3)很易引起不耐煩;(4)有時間緊迫感;(5)語言和舉止粗魯;(6)對工作和職務提出過多的保證;(7)有旺盛的精力和過度的敵意。有的學者認為A型行為並非是冠心病的結果,而是起因。A型行為類型與冠心病之間存在著明確的關係,而且其膽固醇甘油三酯、去甲腎上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葡萄糖的反應者增高,凝血時間縮短。經常出現抑鬱的冠心病患者更易患心肌梗塞

六、遺傳

患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的家族中,患同類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群高10倍,他們往往具有共同的性格和生理素質。此外,冠心病家庭成員多有高脂肪膳食、吸煙、飲酒、缺少體力活動等相似的生活方式。

32 心身疾病的特點和發病趨勢 | 心身疾病的防制 32
關於「預防醫學/與心身疾病有關的危險因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