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鏡面草
Jìnɡ Miàn Cǎo
鏡面草
別名 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綠、鏡面葉、跌打散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瘀消腫。主丹毒骨折
英文名  
始載於 植物名實圖考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鏡面草為蕁麻冷水花屬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該種為重要觀葉花卉植物,在我國廣為栽培,很難發現它們的野生居群。鏡面草雖然不是鏡子,但那肥厚近園形的肉質葉,葉柄盾狀著生,很象古代仙人照面的鏡子,故人們親切地稱它為鏡面草。鏡面草葉片深綠色,有光澤,葉的中央上方葉柄著生處有一個金黃色的圓點,故人們又稱它為「一點金」。從中央向四周有輻射狀葉脈,有人又叫它「金線草」。翠綠色的葉片又象圓形的屏風,雲南人就普遍稱它為「翠屏草」。鏡面草較耐寒,喜陰,應在有遮陰條件的地方養護,一般用作盆栽觀賞。

鏡面草(圖2)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肉質草本,無毛,叢生,具根狀莖。莖直立,粗狀,不分枝,高約20cm(栽培可達65cm)。節很密集,帶綠色,干時變棕褐色,葉聚生莖頂端,莖上部密生鱗片狀的托葉葉痕大,半圓形。葉片肉質,干時變紙質,近圓形或圓卵形,長2.5-9厘米,寬2-8厘米,盾狀著生於葉柄,先端鈍形或圓形,基部圓形或微缺,邊緣全緣或淺波狀,上面綠色,下麵灰綠色,干時呈細蜂案狀,鍾乳體細桿狀,長0.1-0.2毫米,在上面較明顯,基出脈3條,弧曲,在近頂端彼此網結,外向側

鏡面草(圖2)

脈數對在近邊緣處彼此結成網,其中最下面2-3對幾乎從葉柄頂端伸出,連同基出脈構成放射狀的脈紋,側脈不明顯;葉柄長2-17厘米;托葉鱗片狀,淡綠色,干時變棕褐色,三角狀卵形,長約7毫米,先端短尾狀漸尖,密布條形鍾乳體。雌雄異株;花序單個生於頂端葉腋,聚傘圓錐狀,長 10-28厘米,花序梗粗壯,長5-14厘米,花疏鬆地排列於曲折生長的花枝上;苞片小,披針形,長約0.5毫米。雄花具梗,帶紫紅色,在芽時倒卵形,長約2.5毫米;花被片 4,倒卵形,外面近先端有短角雄蕊4;退化雌蕊很小,長圓形。雌花近無梗;花被片 3,不等大,中間一枚近船形,果時長不及果的一半,側生的二枚狹三角形,比中間一枚短近2倍。瘦果卵形,稍扁,歪斜,長約0.8毫米,表面有紫紅色細疣狀突起。花期 4-7月,果期7-9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500-3000米山谷林下陰濕處,西南與華北的一些公園常有栽培作觀賞用。  

地理分布

分布於雲南與四川西南。主產於昆明、大理、瀘水、維西等地。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耐寒,喜陰,生長適溫15℃左右。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繁殖培育

用分株、扦插和播種法繁殖,盆栽要求通透性好的基質,冬季應置於陽光充足處。  

應用價值

藥用價值

中藥名】鏡面草

鏡面草(圖4)

【別名】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綠、鏡面葉、跌打散。

【來源考證】鏡面草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石草類。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鏡面草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的全草。

性味歸經】味微苦、辛,性寒。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消腫。主治丹毒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園林用途

鏡面草葉形奇特,株形美觀,莖桿粗壯,四周密生著很多近園形的葉片,好象掛滿了小園鏡,四季常青,株高20~30厘米,植株小巧玲瓏,耐人尋味。盆栽觀賞,無論置於陽台、幾架、書房、臥室等處,別有一番風味。植於陰濕的假山上水池邊,也很別緻。是優良的室內觀葉植物。

關於「鏡面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