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茶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野茶子 | 中藥圖典 |
野茶子 Yě Chá Zǐ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止渴,醒腦。治暑熱口渴,小便不利,腸炎瀉痢及頭昏目眩。 |
英文名 | Fruit of Obtuseleaf Eurya |
始載於 | 《四川滯洪藥志》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大腸經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澀 |
《中藥大辭典》:野茶子
【出處】 《四川滯洪藥志》
【拼音名】 Yě Chá Zǐ
【來源】 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的果實。
【原形態】 小灌木,高1~2米。小枝較粗糙。葉互生,革質,葉形變化很大,披針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厘米,先端鈍或渾圓或微凹,基部楔形,近全緣或上半部略有細齒,兩面光滑無毛。花小,單性,雌雄異株,腋生,通常成束生於短的花序梗上;萼片5,近圓形;花瓣5;雄蕊10;子房3室,花柱頂端3淺裂。漿果直徑約3毫米,紫紅色,頂端有1殘留的花柱。花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於低山區的林中。分布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 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效與作用】 止渴,醒腦。治暑熱口渴,小便不利,腸炎瀉痢及頭昏目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治腸炎瀉痢:野茶子、馬齒莧、板藍根、山石榴、仙鶴草。水煎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野茶子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 Yě Chá Zǐ
【英文名】 Fruit of Obtuseleaf Eurya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rya obtusifolia H.T.Chang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晒乾。
【原形態】 鈍葉柃 小灌木,高1-2m。小枝較粗壯。單葉互生,葉柄短;葉革質,形狀變化很大,披針形、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cm,先端鈍或渾圓,微凹或微缺,基部楔形,邊緣近全緣或上半部略有細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花小,單性,腋生,通常成束生於短的花梗上;萼片5,覆瓦狀排列;花瓣5;白色,基部稍連合;雄蕊10;子房上位,3室,花柱先端3淺裂。核果狀漿果,直徑約3mm,紫紅色,先端有1殘存的花柱。花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區的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呈不規則的球形,直徑約2mm。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先端有殘存花柱,有的基部可見花萼和果柄。氣香,味微苦。
【性味】 涼;苦;澀
【功效與作用】 清熱目渴;利尿;提神。主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瀉痢;神疲眩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附方】 治腸炎瀉痢:野茶子、馬齒莧、板藍根、山石榴、仙鶴草。水煎服。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野茶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