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子宮復舊不全最突出的臨床表現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從正常的僅持續3天,延長至7~10天,甚至更長。若病因為胎盤殘留,則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長,而且血量也明顯增多,此時惡露常渾濁或伴有臭味。

目錄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影響子宮復舊並導致子宮復舊不全的原因主要有:

1.胎盤胎膜殘留、蛻膜脫落不完全。

2.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盆腔感染

3.子宮肌瘤,如子宮肌壁間肌瘤子宮腺肌瘤(adenomyoma)。

4.子宮過度後屈或側屈,惡露排出不暢,致使惡露滯留在子宮腔內。

5.胎盤面積過大(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盤等)影響子宮復舊,因胎盤附著部位的肌層較薄,子宮收縮力明顯減弱。

6.多產婦因多次分娩使子宮纖維組織相對增多,影響子宮收縮力。

7.膀胱過度膨脹膀胱經常處於膨脹狀態,以產後尿瀦留最常見。常見病因有部分胎盤胎膜殘留,產後感染所致的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或盆腔感染,由於子宮過度後屈或側屈導致的惡露滯留,子宮壁間肌瘤、子宮肌腺病妊娠期子宮過度膨脹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等。

(二)發病機制分娩後,由於子宮肌肉的收縮、縮復作用,迫使肌層內血管管腔閉鎖或狹窄,子宮肌細胞缺血或發生自溶子宮體積明顯縮小,胎盤剝離面亦隨著子宮的縮小和新生內膜的生長而得以修復。一般在產後5~6周可恢復到非孕狀態。此過程稱為子宮的復舊,當以上復舊功能受到阻礙時,即導致子宮復舊不全。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的診斷

子宮復舊不全最突出的臨床表現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從正常的僅持續3天,延長至7~10天,甚至更長。若病因為胎盤殘留,則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長,而且血量也明顯增多,此時惡露常渾濁或伴有臭味。有時能見到壞死的殘留胎盤組織和(或)胎膜組織隨惡露一起排出。在血性惡露停止後,若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提示伴有子宮內膜炎症。病人在這段期間常有腰痛及下腹部墜脹感,但也有少數病人血性惡露量極少,而主要是下腹部出現劇烈疼痛。若行雙合診檢查,常發現宮頸較軟,宮頸外口至少能通過1指,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褥子宮稍大稍軟,多數子宮呈後傾後屈位,並有輕微壓痛。若因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盆腔感染所致的子宮復舊不全時,子宮壓痛更明顯,甚至附件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根據上述症状體征所見,診斷子宮復舊不全常無太大困難,但確診並找出發病原因主要靠行刮宮術,將刮出組織送病理檢查協助確診。同時,常須藉助B型超聲檢查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的鑒別診斷

產褥期惡露:產婦分娩後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產後惡露持續三周以上仍淋瀝不斷者,稱為產後惡露不絕。

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血性惡露持續3到4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產後惡露不淨有臭味晚期產後出血多表現為產後惡露不淨有臭味,反覆或突然陰道大出血可導致貧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晚期產後出血指分娩24h後,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500ml。產後1~2周發病最常見亦有遲至產後6周發病。又稱產褥期出血。晚期產後出血發生率的高低與各地產前保健及產科質量水平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各地剖宮產率的升高,晚期產後出血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

惡露:產婦分娩後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

子宮復舊不全最突出的臨床表現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從正常的僅持續3天,延長至7~10天,甚至更長。若病因為胎盤殘留,則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長,而且血量也明顯增多,此時惡露常渾濁或伴有臭味。有時能見到壞死的殘留胎盤組織和(或)胎膜組織隨惡露一起排出。在血性惡露停止後,若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提示伴有子宮內膜炎症。病人在這段期間常有腰痛及下腹部墜脹感,但也有少數病人血性惡露量極少,而主要是下腹部出現劇烈疼痛。若行雙合診檢查,常發現宮頸較軟,宮頸外口至少能通過1指,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褥子宮稍大稍軟,多數子宮呈後傾後屈位,並有輕微壓痛。若因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盆腔感染所致的子宮復舊不全時,子宮壓痛更明顯,甚至附件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根據上述症状體征所見,診斷子宮復舊不全常無太大困難,但確診並找出發病原因主要靠行刮宮術,將刮出組織送病理檢查協助確診。同時,常須藉助B型超聲檢查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在妊娠期間,應重視能夠增強孕婦體質的一切措施。

2.臨產後,必須正確處理胎盤胎膜的娩出,應認真仔細檢查娩出的胎盤胎膜是否完整,並注意檢查胎盤胎兒面邊緣有無斷裂血管,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副胎盤。若懷疑有副胎盤、部分胎盤殘留或大部分胎膜殘留,應在嚴密的無菌操作下伸手入子宮腔內取出全部殘留組織。若檢查胎膜後確認僅有少許胎膜殘留,產後可及時應用子宮收縮劑抗生素,等待其自然排出及預防感染

3.為避免產後尿瀦留,囑產婦於胎盤娩出後4h內及時排尿。若產後6h仍不能自行排尿並診斷為尿瀦留時,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導尿。

4.囑產婦避免長時間仰臥位,並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若確診為子宮後傾後屈位,每天應行胸膝臥位2次,每次~20min予以糾正。

5.應加強分娩產褥期護理,儘可能預防子宮復舊不全的發生。如懷疑有殘留時,應立即清理宮腔,同時給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積極處理產後尿瀦留,一旦出現產後小便困難,應儘快予以處理,如熱敷下腹部、針灸、艾灸、穴位封閉新斯的明。如小便尿不盡膀胱脹至近臍平需放置持續導尿。產後應避免長時間仰臥位,應儘早下床活動。流血量多或長期流血不止者,應行B超檢查,如發現宮腔內有殘留物,應行清宮術。刮出物送病理檢查。如有發熱白細胞增高者,可能已有感染髮生,應在做宮腔內容物細菌培養的同時,開始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治療。確實經保守治療無效者,亦可考慮手術治療。根據肌瘤的情況可行肌瘤挖除,很少需要子宮切除者。

參看

關於「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