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
A+醫學百科 >>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 |
是由進食含有蠟樣芽孢桿菌所產生的腸毒素所致。污染的食物主要為含澱粉較多的各類食物。臨床以嘔吐、腹瀉為主要特徵。病情較輕,病程短,一般不超過12h。通常以夏、秋季(6-10月份)發病最高。
目錄 |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致病菌: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種需氧、有芽孢、無莢膜、能運動、革蘭氏陽性桿菌,芽孢能耐受100℃30分鐘。該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常見於土壤、污水和塵埃中;在16—45℃能生長繁殖,最適生長溫度為35℃,為條件致病菌。很多患者發生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多是因為進食了保存溫度不當(20~37℃)和放置時間較長(大於6小時)的食品。
(二)發病機制
蠟樣芽孢桿菌進入人體後能產生耐熱和不耐熱兩種毒素,前者為致吐腸毒素,後者為致腹腸毒素。腸毒素腸毒素刺激胃腸粘膜引發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症状
潛伏期長短不一,如攝入活菌為主,約為食後6~14h。驟起腹痛、腹瀉、水樣便,噁心,嘔吐較少,少數患者有發熱。腹瀉型食物中毒多為存儲不當的蛋白質食品及果汁類引起;嘔吐型多為存儲不當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引起。如攝入細菌毒素為主者,潛伏期較短,1~5h,甚至可短到數十分鐘,以嘔吐為主,伴有腹痛。少數繼發腹瀉,發熱症状不明顯。多為自限性,持續4~24h恢復。
凡進食剩米飯、剩菜、涼拌菜、米粉或其他變質食物6~14h出現嘔吐、噁心、腹痛、腹瀉者,均應懷疑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確診可以從可疑食物及患者糞便中培養出蠟樣芽孢桿菌。菌量應達到每克糞便含105或以上才有診斷意義。其細菌應作血清型及生物型鑒定,並應進行腸毒素試驗,確定有無致病力。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診斷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檢查化驗
糞便中培養出蠟樣芽孢桿菌。
常規分離鑒定技術中檢樣處理、增菌及分離培養鑒定。
進行腸毒素試驗,確定有無致病力。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鑒別診斷
臨床應與一般腸炎相鑒別。細菌性腸炎通過細菌培養鑒別。應激性腸炎臨床體征及病人主訴便可鑒別。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併發症
併發症少見。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蠟樣芽孢桿菌分布廣泛,預防主要是防止食物污染。該菌污染產毒的食品一般無腐敗變質的異味,不易被發覺。不吃未經徹底加熱的剩飯、剩面類食物。不進食腐敗變質的剩飯、剩菜。嚴格涼拌菜的衛生要求。食物應充分加熱,不宜放置於室溫過久。如不立即食用,應儘快冷卻,低溫保存,食前再加溫。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西醫治療
藥物治療
本病較輕,常為自限性疾病,故治療主要根據病情對症處理,也可以採用氯黴素、紅霉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對重症患者及時送醫院進行輸液等對症治療可痊癒,必要時進行催吐、洗胃以排除毒物。
預後
多為自限性,持續4~24h恢復。
參看
|
關於「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