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殼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蜆殼
Xiǎn Ké
別名 河蜆、扁螺
功效作用 主治反胃吐食,外用治濕熱瘡毒
英文名 shell of freshwater small clam
始載於 本草經集注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蜆殼

【拼音名】 Xiǎn Ké

【別名】 河蜆

【來源】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蜆科河蜆Corbicula fluminea (Miiller),以貝殼入藥。

【生境分布】 南方各省。

【性味】 咸,溫。

【功效與作用】 主治反胃吐食,外用治濕熱瘡毒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蜆殼

【出處】 《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 Xiǎn Ké

【來源】 為蜆科動物河蜆或其近緣動物的貝殼。全年可捕。捕得後,入沸水中,殼即張開,去肉,取殼,洗淨晒乾。

【原形態】 河蜆,又名:扁螺(《隋書》)。

貝殼2片,略呈三角形,大小不一,大者長約6厘米。左右兩殼相等,殼頂膨起,位於背緣中部。殼外被有殼皮,暗褐色,稍帶黃色。殼表面生長紋輪狀。殼頂色黑,但多脫去表皮而露出石灰質。殼內面紫白色。鉸合部有主齒3枚,在中央者最大;側齒前後各1枚,頗長。外韌帶堅強,外套膜厚,外套痕稍彎曲。足大,呈舌狀。

本動物的肉(蜆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 生活於河川、湖沼中,多棲於泥質的水底。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化學成份】 一般貝殼主要地都是無機鹽類與一種蛋白質"殼角質"等所成。無機鹽類約佔95%,大部分為碳酸鈣,此外尚含磷酸鈣(1~2%),碳酸鎂(0.5%以下)。殼角質約含1%。

【性味】 ①《本草拾遺》:"溫。"

②《綱目》:"咸,溫,無毒。"

【功效與作用】 化痰,去濕。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濕瘡、潰瘍

陶弘景:"止痢。"

②《唐本草》:"治陰瘡。"

③《本草拾遺》:"燒灰飲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④《日華子本草》:"療失精反胃。"

⑤《綱目》:"化痰止嘔,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燒灰塗一切濕瘡,與蚌粉同功。"

⑥《醫林纂要》:"除血熱,斂虛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4錢;或入散劑。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反胃:田螺殼、黃蜆殼,二件不以多少,陳者尤佳,各燒成白灰。每劑用白梅肉四兩,田螺殼灰二兩,黃蜆殼灰一兩。同搜拌令勻作團,用砂合子盛蓋了,泥固縫,煅存性,取出碾細。每服二錢,用人蔘、縮砂湯調下,陳米飲亦得,食前服。(《百選方》大效散

②治痰喘咳嗽:白蜆殼多年陳者,燒過存性,為極細末。以米飲調服一錢,日三服。(《急救良方》)

③治瘡毒:蜆殼粉調膽汁塗。(《四川中藥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蜆殼

【出處】 出自 《本草經集注》。

1.《本草拾遺》:蜆小於蛤,黑色,生水泥中。

2.《綱目》:蜆,溪湖中多有之,其類亦多,大小厚薄不一,漁家多食之耳。

3.《綱目拾遺》:蜆生沙泥中,江湖溪澗多有,其類不一,有黃蜆、黑蜆、白蜆、金口、玉口等名。黃蜆殼薄肉肥,黑蜆殼厚肉薄,又番禺韋涌地方,產無耳蜆,更甘美異常。

【拼音名】 Xiǎn Ké

【英文名】 shell of freshwater small clam

【別名】 扁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蜆科動物河蜆或其近緣動物的貝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bicula fluminea(Mulle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捕,捕後入當時水燙死,取殼,洗淨,晒乾。

【原形態】 河蜆,貝殼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殼質稍厚而對硬。成體一般殼長40mm,殼高37mm,殼寬20mm。左、右兩殼相等。殼頂被有暗褐色的殼皮,有時稍帶黃色。表面生長紋輪狀,較老個體殼頂常脫落而露出石灰質。殼內面紫白色。鉸合部有主齒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狀。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河川、湖沼,多棲息於泥質的水底。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 貝殼主要含碳酸鈣,碳酸鎂,殼蛋白(conchiolin)。還含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性味】 味咸;性溫

歸經】 肺;胃經

【功效與作用】 化痰止嗽;祛濕和胃。主痰喘咳嗽;反胃吐食;胃痛吞酸,濕瘡;潰瘍;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反胃:田螺殼、黃蜆殼,二件不以多少,陳者尤佳,各燒成白灰。每劑用白梅肉四兩,田螺殼灰二兩,黃蜆殼灰一兩。同搜拌令勻作切,用砂合子盛蓋了,泥固縫,煅存性,取出碾細。每服二錢,用人蔘、縮砂湯調下,陳米飲亦得,食前服。(《百選方》大效散)②治痰喘咳嗽:白蜆殼多年陳者,燒過存性,為極細末。以米飲調服一錢,日三服。( 《急救良方》)③治瘡毒:蜆殼粉調膽汁塗。(《四川中藥志》)

【各家論述】 1. 陶弘景:止痢。

2.《唐本草》:治陰瘡。

3.《本草拾遺》:燒灰飲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4.《日華子本草》:療失精反胃。

5.《綱目》:化痰止嘔,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燒灰塗一切濕瘡,與蚌粉同功。

6.《醫林纂要》:除血熱,斂虛汗。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蜆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