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烏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藤烏頭
Ténɡ Wū Tóu
別名 血烏、見血封喉、蔓烏頭、藤烏、羊角七
功效作用 鎮痙,降壓,發汗利尿。治腰腿痛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癬瘡。
英文名 Root of Hemsley Monkshood
始載於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毒性 大毒
歸經 肺經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藤烏頭的功效介紹】: 藤烏頭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血烏、見血封喉(《中藥材品種論述》),蔓烏頭(《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藤烏、羊角七(《藥學學報》12(10):684,1965)。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瓜葉烏頭塊根。  

形態特徵

瓜葉烏頭多年生纏繞草本。塊根倒圓錐形,長可達6厘米以上。蔓莖於向陽的一側呈紫色,光滑,分枝。葉互生,寬圓卵形,長5.5~7.5厘米,寬5.5~6.5厘米;葉片掌狀3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梯狀菱形或卵狀橢圓形,頂端銳尖,側裂片斜卵形,基部更分淺裂,裂片邊緣疏生鈍齒;葉基部截形或淺心形,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2~3厘米。花序含2~12花,小苞片條形;萼片5,藍紫色,花瓣狀,上萼片盔形,具短喙,側萼片倒卵狀寬匙形,下部萼片卵狀橢圓形,除側萼片內面疏生白色長毛外,余均光滑無毛;花瓣2,無毛,藏於盔瓣內,蜜腺體下部擴張至基部的裂口近截形,距長2毫米:雄蕊多數;心皮5,無毛或稀生微柔毛。蓇葖果長圓筒形,長1.2~1.5厘米。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生長於山坡樹叢或林緣路邊陰濕草叢中。分布四川、湖北、湖南、陝西、河南、江蘇、浙江等地。  

中藥化學成分

瓜葉烏頭根含烏頭鹼(aconitine),3-乙醯烏頭鹼(3-acetylaconitine),8-去乙醯滇烏鹼(8-deacetylyunaconitine),瓜葉烏頭乙素即滇烏鹼(yunaconitine),瓜葉烏頭甲素(guayewuanine A),瓜葉烏頭丙素。  

藥用信息

【採集】7~9月採挖,除去鬚根,晒乾。

【炮製】清水浸漂至略存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湯拌蒸或同煮透後,取出晒乾。

性味】《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辛,溫,有大毒。

【功用主治-藤烏頭的功效】鎮痙,降壓,發汗,利尿。

腰腿痛,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癬瘡。

①《中藥材品種論述》:治癆傷。

泡酒服治腰腿痛。

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鎮痙,鎮靜

降低血壓,發汗,利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分;泡酒或研末為散。

外用: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品毒性甚烈,不經炮製,不宜內服。

【選方】①治無名腫毒:藤烏頭以飯米湯在糙碗上磨成漿狀敷患處;如已潰爛破口應留頭。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治跌打損傷:藤烏頭五分。

水煎,沖酒服;或將根用豆腐煮制後,晒乾,酒炒研細粉,每次吞服二分。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③治癬瘡:藤烏頭,研末水調敷。

(《中國藥用植物綱要》)

【藥用植物栽培】

1.瓜葉烏頭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潮濕環境,性耐寒,乾燥及高溫條件則生育不良。宜栽於砂質壤土,以半陰處為好。

2.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播種以秋季盆播為好,冬季置於低溫溫室內,次春開始發芽。春播的當年不易發芽。分株繁殖:秋天花後分株,將母株所生的新塊根掰下另行栽植。

關於「藤烏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