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囊蕨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莢囊蕨 | 中藥圖典 |
莢囊蕨 Jiá Nánɡ Jué |
|
---|---|
別名 | 篦子草、天鵝抱蛋、鋸草、梳子草、鐵蕨萁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濕;散瘀消腫。主淋證;跌打損傷;瘡癰腫痛 |
英文名 | 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 |
始載於 |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毒性 | |
歸經 | 心經、肺經、肝經、膀胱經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 |
【藥 名】:莢囊蕨
【拼 音】:JIANANGJUE
【來 源】:為烏毛蕨科植物莢囊蕨的全株。
【用法用量】:內服:9一12克,水煎服。外用:搗敷、研末。
【別 名】:羅曼蕨、象牙烏毛蕨(《中國蕨類植物圖譜》)、天長烏毛蕨(《台灣植物志》)、鋸草、梳子草(四川宜賓)、鐵角箕(四川敘永)、天鵝抱蛋(貴州長順)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拉丁名】:原植物莢囊蕨 Struthiopteris eburnea (christ) ching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出自A+醫學百科 「莢囊蕨」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8D%9A%E5%9B%8A%E8%95%A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莢囊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