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荔枝葉
Lì Zhī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除濕解毒。主爛瘡;濕疹
英文名 Litchi leaf, Lychee leaf
始載於 嶺南採藥錄
毒性  
歸經 心經
藥性
藥味

【荔枝葉的功效介紹】: 荔枝葉 (《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枝葉,植物形態詳荔枝條。

【採集】全年可采。

【功用主治-荔枝葉的功效】①《生草藥性備要》:浸水數日,貼爛腳

②《泉州本草》:治耳後潰瘍,晒乾,燒存性,研末調茶油,抹患處。

【選方】治虛喘:荔枝樹皮100克,水煎代茶飲。  

荔枝葉.版本二

【出處】出自《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Lì Zhī Yè

【英文名】Litchi leaf, Lychee leaf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荔枝 常綠喬木,高10-15m。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連柄長10-25cm,或過之;小葉2或3對,少4對,小葉柄長7-8mm,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5cm,寬2-4cm,先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無毛,薄革質或革質。圓錐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淺杯狀,深5裂,被金黃色短絨毛;花瓣5,基部內側有闊而生厚毛的鱗片;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mm;子房密被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cm,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布】分布於華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台灣、栽培最盛。

性味】辛;苦;涼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主爛瘡;濕疹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浸水數日,貼爛腳。

2.《泉州本草》:治耳後潰瘍,晒乾,燒存性,研末調茶油,抹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荔枝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