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壺盧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苦壺盧子
Kǔ Hú Lú Zǐ
別名 苦瓠子、苦葫蘆子
功效作用 水腫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齲齒聤耳
英文名 seed of Bitter Bottle Gourd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有毒
歸經 肺經脾經腎經
藥性
藥味

【藥材名】苦壺盧子

【拉丁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 Var. Gourda Ser.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葫蘆科植

【植物形態】小葫蘆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軟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0-20cm,頂端有2腺體,被毛;卷鬚纖細,上部分歧,初時被微柔毛;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彎缺開張,邊緣有不規則的齒;掌狀脈5-7。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萼筒漏斗狀,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裂往皺波狀,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間縊縮,花柱粗短,柱頭3,2裂。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啞鈴狀,下部大於上部,長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用部位】苦葫蘆的種子。

性味歸經】《綱目》:「苦,寒,有毒。」入肺、脾、腎三經

【功效主治】利水消腫祛風清熱解毒除濕、殺蟲。治水腫,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齲齒,盯耳。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煮汁塗、煎水含漱或研末點塗。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治癰疽惡瘡,疥癬,齲齒有蟲NI者。

2.《本草求真》:治諸般齒病或目翳、鼻塞。

關於「苦壺盧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