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囊尾蚴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豬肉絛蟲即鏈狀帶絛蟲Taenia solium linnaeus),也叫豬帶絛蟲或有鉤絛蟲,是我國主要的人體寄生絛蟲,古代醫書上稱之為寸白蟲或白蟲。豬肉絛蟲短暫而

豬肉絛蟲

罪惡的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蟲卵、豬囊尾蚴、成蟲。豬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俗稱囊蟲,如黃豆大小,為白色半透明的囊狀物,囊內充滿透明的囊液,是豬肉絛蟲的童年時期,也是主要的致病階段。囊尾蚴病是嚴重危害人體的寄生蟲病之一,俗稱囊蟲病,一般來說,人因誤食蟲卵或節片所致(成蟲寄生於人的小腸上段,孕節常單獨或5~6節相連地從鏈體脫落,隨糞便排出,脫離蟲體的孕節仍具有一定的活動力),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數量而不同。

由於囊尾蚴可以侵入血液循環系統淋巴系統,因此它們幾乎可以寄生於人體的任何部位。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差不多所有的病變在這裡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同樣,在囊尾蚴病里,腦囊尾蚴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 , Neurocysticercosis)的臨床症状也最為嚴重,其它部位的病變甚至可能因為症状輕微而長時間不被發現。  

目錄

疾病名稱

腦囊尾蚴病  

疾病別名

腦囊蟲病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疾病描述

囊尾蚴病亦稱囊蟲病,是豬帶絛蟲的囊尾蚴寄生於人體所致。因誤食豬帶絛蟲卵而感染,亦可因身體內有豬帶絛蟲寄生而產生自體感染。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組織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寄生在腦組織者最為嚴重。  

症状體征

潛伏期約3個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時間的久暫、是否存活以及人體的反應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腦囊尾蚴病 臨床複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腦實質型 占腦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於大腦皮質表面臨近運動中樞區,臨床表現為癲癇最常見,約半數患者表現為單純大發作,且為惟一的首發症状,發作頻度較低,多在3個月以上才發作一次,發作後可有一過性癱瘓失語及發作性幻視、單純性局限性癲癇等。瀰漫性腦實質受累者常陰極路內壓增高或器質性精神病。甚或因腦組織破壞和皮質萎縮導致痴呆

2、腦室型 約佔腦囊尾蚴病的10%,囊尾蚴寄生在腦室孔附近,則可出現腦脊液循環梗阻、顱內高壓等表現。有時可表現為活瓣症候群,即反覆出現突發性體位性劇烈頭痛嘔吐、甚至發生腦疝

3、軟腦膜炎型 亦約佔囊尾蚴病的10%,囊尾蚴寄生於軟腦膜可引起慢性腦膜炎,反覆發作,以顱底及路後凹部多見表現有頭痛、嘔吐、頸強直共濟失調症状,發熱常不明顯,顱神經損傷亦較輕微。粘連性蛛網膜炎患者多有顱內壓增高視力減退等症状,第四腦室正中孔或側孔阻塞時產生腦積水

4、脊髓型 表現有截癱感覺障礙、大小便瀦留等。 此外,兼具前述各型症状,以腦實質型與腦室型混合為多見,會使症状更為複雜。亦有表現為幻覺、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者。  

疾病病因

1、傳染源 豬帶絛蟲病人是囊尾蚴病的惟一傳染源。

2、傳播途徑 1異體感染:亦稱外源性感染,系由於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不好而經口感染;2自體感染:因體內有豬帶套抽寄生而發生自體感染,即通過不潔的手把自體排出的糞便中的蟲卵代入口內受感染,稱為自體體外重複感染:或因嘔吐反胃,致使腸系內容物返入胃或十二指腸中,絛蟲卵經消化液消化後,孵出六鉤蚴隨血流侵入組織,此稱為自體內重複感染。近來發現自體重複感染只佔2.3%—25%,因而異體感染為主要方式。

3、人群易感性 任何性別、年齡都可患本病。男女之比約為2:1。青壯年多見。農民居多,這與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有關。

4、流行情況 為我國北方主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以東北、內蒙古、華北、河南等省、自治區較多。  

病理生理

囊尾蚴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為囊尾蚴寄生部位、數目、死活及局部組織的反應程度而不同。寄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囊尾蚴以大腦皮質維多,是臨床上癲癇發作的病理基礎。寄生於第四腦室或側老室帶蒂的囊尾蚴結節可致腦室活瓣性阻塞,引起腦積水。寄生於軟腦膜可引起蛛網膜炎。寄生於顱底的葡萄狀腦為有容易引起囊尾蚴性腦膜炎炎症腦膜粘連造成第四腦室正中孔與側孔阻塞,發生腦積水,亦可產生交通性老積水。顱內大量囊尾蚴寄生或腦積水,均引起顱內壓增高。囊尾蚴裂解後釋放的產物可導致明顯的炎症反應,引起局部組織性水腫,炎症細胞浸潤,研究發現TNF等參與了發病過程。 顱內有囊尾蚴寄生,破壞了腦組織防禦功能的完整性,而乙腦腦炎易感。屍檢發現約1/3的乙型腦炎病例並發腦囊尾蚴病,而其他疾病屍檢並發腦囊尾蚴病者僅0.04%—0.46%。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象大多在正常範圍,嗜酸粒細胞多無明顯增多。

2、腦脊液 軟腦膜型及瀰漫性病變者腦脊液壓力可增高。囊尾蚴性腦膜炎的腦脊液改變為細胞數和蛋白質輕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或略低。

3、免疫學檢查 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或間接凝法(HIA)檢測血清或尿液中的特異性IgG抗體,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對腦囊尾蚴病的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調查均有實用價值。近年有測定血清特異性IgG的報告,認為其與敏感度成正相關,且可評價療效。檢測學與腦脊液中循環抗原抗原鑒定囊尾蚴死活則更有考核療效的價值。上述免疫學檢查可有假陽性或假陰性,故陰性結果亦不能完全除外囊尾蚴病。

4、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囊尾蚴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者,X線平片檢查可發現頭部及肢體軟組織內橢圓形囊尾蚴鈣化陰影。腦室造影可協助腦室內囊尾蚴病的診斷。 (2)顱腦CT:陽性率高達90%以上。腦囊為有的影像特徵為直徑<1cm的低密度區,注射增強劑後,其周圍可見環形增強帶(炎症性水腫)亦可見腦室擴大,鈣化灶等。 (3)顱腦MRI:與CT同樣可清楚顯示腦內囊尾蚴影響。而在下述方法兩方法較CT更具優點:1活囊尾蚴結節周圍水腫帶影像更清楚,死蟲不清楚,可資鑒別囊尾蚴死活,有助於療效考核;2腦室內及腦室孔位的病變更易查獲。

5、病原檢查 取皮下結節作活體組織檢查,對腦囊尾蚴病亦是重要的佐證。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疑似診斷

1、在皮下觸到彈力性硬的圓或橢圓形結節,約0.5—1cm直徑大小。

2、無其他原因可查的癲癇發作,若在本病流行區尤其有償絛蟲史或查體有典型的皮肌囊尾蚴病者,應疑似腦囊尾蚴病。

(二)臨床診斷與實驗診斷

1、凡疑似病例經IHA、ELISA等方法檢查陽性,可臨床診斷。

2、CT或MRI檢查可幫助做出腦囊尾蚴病的臨床診斷。

3、皮下姐姐活檢或腦手術病理組織檢查證實者,可為確定診斷的依據。

(三)鑒別診斷 腦囊尾蚴病應與原發性癲癇、顱內腫瘤、結核性腦膜炎隱球菌性腦膜炎等鑒別,影像性檢查和血清免疫學檢查可提供鑒別依據。  

治療方案

(一)病原學治療:

1、阿苯達唑 由於其療效確切,療程中副反應輕,故目前為治療囊尾蚴病的首選藥物,顯效率達85%以上。按18-20mg/kg/d,2次分服,療程10d,腦型患者需2-3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4-21d。治後囊尾蚴結節變硬縮小,囊液混濁,繼而消失,內囊塌陷,節毀形,小鉤子脫落最後殘留纖維組織。副反應主要有頭痛、低熱、少數可有勢力障礙、癲癇等。個別人反應較重,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或腦疝,原有癲癇發作者尤應注意,也可加重腦水腫,此主要是蟲體死亡後產生炎症腦水腫,引起顱內壓增高以及過敏反應所致。這些反應多發生於服藥後2-7d而,持續2-3d。亦有少數患者於第1療程結束後7—10d才出現反應。第二療程的副反應率明顯地少而輕。

2、吡喹酮 治療囊尾蚴病有的效果。治療人皮囊尾蚴病後,切取浪為有結節進行超微結構檢查,可見蟲體微絨毛稀疏不齊,肌纖維腫脹、間隙水腫、先例空泡化等改變,多於4周內死亡,藥代動力學研究證明,血中游離的叱喹酮可自由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濃度為血濃度的1/7—1/5,可達到有效的殺蟲作用。劑量為40—60mg/kg/d,分3次口服,連續3d總劑量120—180mg/kg,必要時2-3個月重複1療程。副作用同阿苯達唑,但發生率高且嚴重,故目前多應用阿苯達唑。

(二)對症治療 對有顱內壓增高者,宜先每時靜滴20%甘露醇250ml,內加地塞米松5-10mg,連續3d後再開始病原治療。療程中亦可常規應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以防止副反應的發生或加重。癲癇發作頻繁者,除上述處理外,可酌情選用安定異戊巴比妥鈉英鈉等藥物,發生過敏性休克用0.1%腎上腺素1mg,小兒酌減,皮下注射,同時用氫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葡萄糖靜脈滴注

(三)治療中注意事項:

1、必須住院治療,皮膚型囊尾蚴病患者因亦有潛在的腦囊尾蚴病之可能,治療中亦可能出現較劇烈的副反應或腦部症状,嚴重者可發生腦疝故亦應住院治療。

2、臨床上癲癇頻繁發作或顱內壓增高者,須先降顱內壓治療,必要時可外科施行臨時性腦室引流減壓術後方能進行藥物治療。

3、眼囊尾蚴病禁止殺蟲治療,因活蟲被殺死後引起的炎症反應會加重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必須手術摘。同時應注意存在其他器官囊尾蚴病的可能性。

4、疑有囊尾蚴致腦室孔堵塞者,藥物治療時,局部的炎症會加重腦室孔堵塞,故宜手術治療。

5、有痴呆、幻覺和性格改變的晚期患者,療效差,且易發生嚴重反應,尤其主張用阿苯達唑治療。  

疾病預防

廣泛宣傳本病危害和傳播方式。開展驅絛滅囊工作,提倡生豬圈養。徹底治療豬帶絛蟲病人。加強糞便管理,認真做好上市豬肉的檢疫工作,禁止出售「米豬肉」。

關於「腦囊尾蚴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