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紫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紅紫珠
Hónɡ Zǐ Zhū
紅紫珠
別名 野藍靛、小紅米果、白金子風、山霸王、漆大伯、空殼樹、對節樹、復生藥
功效作用 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衄血吐血咯血;痔敵國;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英文名 Leaf of Reddish Beautyberry
始載於 廣西藥植名錄
毒性  
歸經 肺經腎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紅紫珠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野藍靛(《廣西中獸醫藥植》)。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葉。

【植物形態】紅紫珠,又名:對節樹、小紅米果、紅葉紫珠、細米油珠。

直立灌木,高達3米,全體被柔毛及星狀毛。單葉對生,具柄,倒卵形或倒矩圓形,長10~14厘米,寬38~45毫米,先端急尖至銳尖尾,邊緣有三角狀鋸齒,基部心臟形,上面綠色,有柔毛,下面淺綠,側脈6~12對,被短柔毛,較密生。聚傘花序,徑約2~3厘米;苞片細小,卵圓形;萼杯狀,萼齒不顯著,具腺點;花冠紫紅色,長約3毫米,4裂,卵圓形,外面被細毛,有腺點;雄蕊4,花絲長2倍過花冠;雌蕊1,花柱略長過雄蕊,子房上位,禿淨;核果球狀,直徑約2毫米,紅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於山坡、溪邊或疏林、叢草中。分布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對節樹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功用主治】《廣西藥植名錄》:"接骨。治跌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兩。外用:研末敷。

【選方】①治吐血尿血:紅紫珠葉二至三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⑦治外傷出血:紅紫珠葉研末,撒布患處。(《雲南中草藥》)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嫩枝呈圓柱形,直徑0.4-0.9cm,表面灰褐色,被黃褐色星狀毛及多細胞腺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遭受部明顯。葉多捲曲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20cm,寬3-9cm;先端較尖,基部略呈心形,邊緣有三角狀鋸齒,上表面暗棕色,下表面有黃色腺點,兩面均有柔毛;葉柄極短,長僅約0.3cm。氣微、味微苦、澀。

關於「紅紫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