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簕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紅簕鉤
Hónɡ Lè Gōu
別名 紅簕菜、梨葉懸鉤子
功效作用 清肺涼血解郁。主治肺熱咳血胸悶咳嗽
英文名 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
始載於 新華本草綱要
毒性  
歸經 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紅簕鉤

【別名】 紅簕菜、梨葉懸鉤子

【來源】 薔薇紅簕鉤Rubus pirifolicus Smith,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 四川、廣東、廣西。

【性味】 淡、澀,涼。

【功效與作用】 清肺涼血解郁。主治肺熱咳血胸悶咳嗽

【用法用量】 鮮根2~3兩,干者減半,炖豬瘦肉或沖白糖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紅簕鉤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 Hónɡ Lè Gōu

【英文名】 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梨葉懸鉤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pirifolius Smith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挖根洗淨,切片晒乾。

【原形態】 梨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鉤刺。單葉,近革質;葉柄長達1cm,密生柔毛,有稀疏皮刺;托葉分離,早落,條裂,有柔毛;葉片卵形,長6-11cm,寬3.5-5.5cm,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脈上有毛,側脈5-8對,在下面突起。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內,密生灰黃色短柔毛;花梗長4-10mm,苞片條裂成3-4枚線狀裂片,有柔毛;萼筒淺杯狀,內外兩面密生短柔毛,有腺點。花白色,徑1-1.5cm,花瓣長3-5mm,短於萼片雄蕊多數,花絲線形;雌蕊5-10,通常無毛。聚合果橢圓形,直徑1-1.5cm,帶紅色,有少數小核果。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的山地較陰蔽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和濕潤環境,耐寒不耐旱,忌積水。一般土壤均能種植。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法。於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將根櫱苗挖出,分成單株,剪去枝條的2/3,春季可直接栽種,秋季挖出的苗要進行假植越冬,次年春種植。栽種時按行株距60cm×50cm開穴,每穴栽1-2株,栽後覆土、踏實、淋水。

田間管理 栽後1-2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糞水一次。

【性味】 酸;澀;涼

歸經】 肺;肝經

【功效與作用】 清肺止咳;行氣解郁。主肺熱咳嗽氣滯脅痛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60-90g;或炖豬瘦肉。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酸、澀、性涼。有清肺涼血、解郁的功能。用於肺熱咳嗽、胸悶。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紅簕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