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木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紫荊木 | 中藥圖典 |
紫荊木 Zǐ Jīnɡ Mù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活血,通淋。治婦女痛經,瘀血腹痛,淋病。 |
英文名 | Wood of Chinese Redbud |
始載於 | 《開寶本草》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肝經、腎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苦 |
拉丁名 Madhuca pasquieri (Dubard) Lam.
中文名 紫荊木
拉丁科名 Sapotaceae
中文科名 山欖科
保護級別 2
分布 廣東、廣西、雲南(麻栗坡、屏邊)
現狀 稀有種。紫荊木又名滇木花生,是我國南部的珍貴用材樹種之一。因多生於低山、丘陵,人為破壞嚴重,常遭到過度砍伐,自然資源日趨枯竭,殘存的大樹多保留在村前屋旁。
海拔下限(米) 100
海拔上限(米) 600 最高1100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10厘米,體內具黃白色乳汁;樹皮黑褐色,呈片狀剝落;嫩枝密生皮孔,被淡黃色絨毛,老枝黑褐色,無毛。葉互生,常聚於枝頂,薄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一16厘米,寬2.5一5.5厘米,全緣,先端驟然收縮、鈍頭,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基部窄楔形,側脈細密,多達20餘對;葉柄長2-3厘米,被短柔毛。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長而通常直立,長達3厘米,被淡黃色絨毛;萼片4,卵形,長4一7毫米;花冠黃綠色,比萼稍長,6一11裂,裂片長圓形;雄蕊12-22,排成2一3輪,著生於花冠喉部;子房卵圓形,長12毫米,花柱鑽形,長8一10毫米。漿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稍偏斜,長2-3厘米,具宿存花柱;種子1-5,具長圓形的疤痕。
特性 紫荊木一般分布於低山或丘陵。自然分布區年平均溫21.5--22.8℃,極端最高溫40.8℃,極端最低溫-3.3℃,最熱月平均溫28℃,最冷月平均溫11--14℃,年積溫7300--8100℃,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可達85%。土壤多為花崗岩、砂岩和頁岩發育而成的紅壤和磚紅壤性紅壤,pH值4.5--6.2,或生於石灰岩山地。在土山常與亮葉圍涎樹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黃樟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erm.、白顏樹Gironniera subaequalis Planch.、石斑木R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密花樹Rapanea neriifolia (Sieb. et Zucc.)Mez.等喬灌木混生;在石山常與蜆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金絲李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海南大風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等喬灌木混生。為陽性樹種,能耐乾旱瘠薄的環境。幼年時生長較緩慢,到20年生時生長較快。天然更新能力較弱,在密林中很少見到幼苗和幼樹。
保護價值 紫荊木是產區珍貴用材和油料兼備的好樹種。木材堅重,耐水濕,花紋美觀,精製後可作建築、傢具的上等良材;種子含油率約45%,可作食用油。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各自然保護區,應將紫荊木列為保護對象。現存村前屋後的大樹,不能隨便砍伐,應留作母樹,採種育苗,擴大造林。
栽培要點 種子繁殖,種子含油量高,無低溫設備時不宜久藏。可用條播法,種子平放,覆土1厘米,播後3--5天,種子陸續發芽出土,及時遮蔭,並集中加強管理。1年生苗高達30--40厘米時,可出圃造林。定植後,要撫育5--7年,以促進幼林的生長。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2.《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3.《綱目》: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
關於「紫荊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