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素問》 >>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素問

素問目錄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原文

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黃帝答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

問曰:有餘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征,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日。

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

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借借。得其時則夢見兵戰。

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

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

此皆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合之五診,調之陰陽,以在《經脈》。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於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併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章。

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陰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後至。

是以經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

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世不殆。

起所有餘,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注釋

借借:雜亂眾多的意思。

②十度:度,衡量;十度,是指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各有二。

合微之事:就是把各種診察所得到的細微的臨床資料結合起來。

④出入有行:指一舉一動必須保持醫生的品德。

⑤司八正邪:司,是候查的意思;八正,指八節;邪,是不正之氣。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參考白話譯文

雷公請問道:氣的盛衰,哪一種是逆?哪一種是順?黃帝回答道:陽氣主升,其氣從左而右;陰氣主降,其氣從右而左。老年之氣先衰於下,其氣從上而下;少年之氣先盛於下,其氣從下而上。

因此春夏之病見陽症陽脈,以陽歸陽,則為順為生,若見陰症陰脈,如秋冬之令,則為逆為死,反過來說,秋冬之病見陰症陰脈,以陰歸陰,則為順為生。所以不論氣盛或氣衰,逆則都成為厥。

雷公又問:氣有餘也能成厥嗎?黃帝答道:陽氣一上而不下,陰陽兩氣不相順接,則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見此病則死,而老年在秋冬見此證卻可生。陽氣上而不下,則上實下虛,為頭痛巔頂疾患,這種厥病,謂其屬陽,本非陽盛,謂其屬陰,則又非陰盛五臟之氣隔絕,沒有顯著徵象,好像置身於曠野,伏居於空室,無所見聞,而病勢綿綿一息,視其生命,已不滿一天了。

所以,氣虛的厥,使人夢鄉荒誕;厥逆盛極,則夢多離奇迷亂。三陽脈懸絕,三明陰脈細微,就是所謂少氣之候。肺氣虛則夢見白色悲慘的事物,或夢見人被殺流血,屍體狼藉,當金旺之時,則夢見戰爭。腎氣虛則夢見舟船淹死人,當水旺之時,則夢見自己伏於水中,好像遇到很恐懼害怕的事。肝氣虛則夢見菌香草木,當木旺之時,則夢見自己伏於樹下不敢起來。心氣虛則夢救火和雷電,當火旺之時,則夢見大火燔灼。脾氣虛則夢見飲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時,則夢作垣蓋屋。這些都是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所致。當參合五臟見證,調其陰陽,其內容已在《經脈》篇中論述過了。

診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陰陽虛實,對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脈息之動本無常體,或則出現陰陽散亂而有偏頗,或則脈象搏動不明顯,所以診察時也就沒有固定的常規。診病時必須知道病人身份的上下,是平民還是君卿。如果對老師的傳授不能全部接受,醫術不高明,不僅不能辨別逆從,而且會使診治帶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點,放棄了另一點,不知道結合全面情況,加以綜合分析,所以診斷就不能明確,如以這種診斷方法傳授給後人的話,在實際工作中自會明顯地暴露出它的錯誤。

陰虛,則天之陽氣離絕;至陽盛,則地之陰氣不足。能使陰陽互濟交通,這是有修養的醫生的能事。陰陽之氣互濟交通,是陽氣先至,陰氣後至。

所以,高明的醫生診病,是掌握陰陽先後的規律,根據奇恆之勢六十首辨明正常和異常,把各種診察所得的點滴細微的臨床資料綜合起來,追尋陰陽的變化,了解五髒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結論,並根據虛實綱要及十度來加以判斷,知道了這些,方可以診病。

所以切其陰而不能了解其陽,這種診法是不能行於世的;切其陽而不能了解其陰,其所學的技術也是不高明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後,他的醫道就不會長久。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無病的;既知道高,亦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能做到這樣有條不紊,反覆推求,診斷的步驟,才算全備,也才能永遠不出差錯。

疾病的初期,見到邪氣有餘,就應考慮其正氣不足,因虛而受邪;檢查病者的上下各部,脈證參舍,以窮究其病理。例如形弱氣虛的,主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的,亦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的,主生。所以,診病有一定的大法,醫生應該注意起坐有常,一舉一動,保持很好的品德;思維敏捷,頭腦清靜,上下觀察,分別四時八節之邪,辨別邪氣中於五髒的何部;觸按其脈息的動靜,探切尺部皮膚滑澀寒溫的概況;視其大小便的變化,與病狀相參合,從而知道是逆是順,同時也知道了病名,這樣診察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會違背人情。所以診病之時,或視其呼吸,或看其神情,都能不失於條理,技術高明,能保持永久不出差錯;假如不知道這些,違反了原則和真理,亂談病情,妄下結論,這是不符合治病救人的醫道的。

32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32
關於「素問/方盛衰論篇第八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