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鞘花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穿鞘花 | 中藥圖典 |
穿鞘花 Chuān Qiào Huā |
|
---|---|
別名 | 獨竹草、納鬧紅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尿;解毒。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毒蛇咬傷 |
英文名 | Hispid Amischotolype |
始載於 | 《新華本草綱要》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 |
【藥 名】:穿鞘花
【拼 音】:CHUANQIAOHUA
【來 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
【性味歸經】:辛、苦,寒。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5克。
【別 名】:獨竹草(廣西北流)、納鬧紅(廣西龍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
【拉丁名】:原植物穿鞘花hotolype hispida (Less et A。Rich) Hong-Forretia chi- nensis N. E. Brow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英文簡介
所屬卷:Amischotolype Hassk.
所屬科:Commelinaceae
中文名:穿鞘花
文獻來源:Amischotolype hispida(Less.et A.Rich.)Hong(1974);圖鑑(1976)*.
Forrestia hispida Less.et A.Rich.(1834);C.B.Clarke(1881);F.chinensis N.E.Brown(190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粗狀,高1—1.5米。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稀寬卵形,長15—27厘米,寬3-6(—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背面通常無毛;葉鞘被疏生短柔毛,口部有明顯長柔毛。花序為稠密的頭狀花序,直徑2-3厘米,無總花梗,自葉鞘近基處穿鞘而出;苞片長卵形,長約6毫米,頂端急尖;萼片狹長圓形或長圓形,長8-12毫米,頂端風帽狀,頂端及龍骨狀凸起上被銹色茸毛,邊緣具疏長柔毛,果宿存;花瓣白色,膜質,倒披針狀長圓形,長4-6毫米,頂端鈍,無毛;花絲頂端具念珠狀長毛;子房長圓形,上部具數叢硬粗毛,中下部無毛,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花柱線形,約與子房等長。 蒴果倒卵狀三棱形,比萼片短,長約7毫米,上部被硬粗毛,頂端具細小尖頭,果殼薄;種子每室2顆,灰白色。 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分布地區
產勐海、景洪、勐臘、普文、思茅、景東、碧江、馬關、硯山、河口、屏邊等地;生於海拔1100—1700米的山坡林陰處及溝谷林下。分布於我國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越南、印度尼西亞至伊里安島也有。
|
關於「穿鞘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