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蠟樹皮
Bái Là Shù Pí
別名  
功效作用 瘧疾月經不調,小兒頭瘡。
英文名  
始載於 藥用植物學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拼音名】 Bái Là Shù Pí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皮。春、秋採收,剝取樹皮,晒乾。

【原形態】 白蠟樹,又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落葉喬木,高達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9片,具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厘米,先端尖銳,基部不對稱,鋸齒疏淺,兩面光滑,背面中脈及側脈上有毛,葉柄基部膨大。花序圓錐形,頂生於具葉的枝端,長5~15厘米;萼鐘形,不規則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藥卵狀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翅果,倒披針形,長3~4.5厘米,寬4~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於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雲南等地。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無毒。"

【功效與作用】 治瘧疾月經不調,小兒頭瘡。

①李承祜《藥用植物學》:"治瘧。"

②《四川中藥志》:"調經解毒。治月經不調及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治經閉白蠟樹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錢,連服三天。(《貴州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白蠟樹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