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線薯
Bái Xiàn Shǔ
別名 紅藤、山烏龜、一滴血
功效作用 行氣活血祛風止痛清熱解毒。主胃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癰癤腫毒;濕疹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小毒
歸經 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所屬卷:Stephania Lour.

所屬科:Menispermaceae

中文名:白線薯

文獻來源: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1910); H.S.Lo(1978).

描述欄位:草質、落葉藤本;枝稍扭曲,有直紋,無毛,干時淺灰色或微褐色。葉薄紙質,三角形或微圓,長8-18厘米,寬與長近相等,頂端鈍或有時短尖,基部近截平至微圓,邊緣有波狀粗齒至近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脈上稍被微柔毛;掌狀脈向上和向下的常各5條,在下面凸起,網脈纖細,可見;葉柄比葉片長或與之近等長,在葉片上的著生處距葉片基部約1.5—3厘米。復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或生於腋生、具小型葉的短枝上,雄花序稍纖弱,總梗長3-7厘米,傘梗常5-7條,長1.5—3厘米,末端常拱形向上彎,小聚傘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1.7—2.2毫米,外輪3片寬1—1.3毫米,內輪較闊;花瓣3,偶有4,肉質,很闊,長0.8—1毫米,寬1.5—1.9毫米,二側邊緣內卷,鑷合狀排列;聚藥雄蕊長0.5—0.7毫米,雌花序緊密呈頭狀,花期不見傘梗和小聚傘花序梗;雌花通常有1片卵狀披針形的萼片,長約1毫米;花瓣2個,近圓形,長約0.6毫米。核果的果梗非肉質,闊倒卵形,紅色;內果皮長約9毫米,寬約8毫米,背部有4行柱狀雕紋,每行約14-15顆,柱頭凸起的頂端呈頭狀。 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及生境:產雲南東南部(蒙自東南部為模式產地);常生林區溝谷邊,海拔約1000米。緬甸也有。

關於「白線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