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便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物理診斷學》 >> 問診 >> 嘔血與便血 >> 便血
物理診斷學

物理診斷學目錄

消化道出血時,血從肛門排出、血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或糞便帶血,均稱為便血。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在60ML以上即可出現黑便。

(一)便血的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後,均可有便血。如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者,可只表現為便血,在幽門以上者常兼有嘔血

2.下消化疾病

(1)小腸疾病 局限性腸炎小腸腫瘤小腸血管瘤、米格(Meckel)憩室炎潰瘍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等。

(2)結腸疾病 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癌結腸息肉等。

(3)直腸疾病 直腸損傷、非特異性直腸炎直腸癌等。

(4)肛門疾病 痔、肛裂肛瘺等。

3.其它疾病

(1)急性傳染病寄生蟲病 如急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出血熱、重症肝炎傷寒與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鉤蟲病等。

(2)血液病 同嘔血

(3)維生素缺乏症 維生素C缺乏症維生素K缺乏症

(二)問診要點

1.發病年齡、季節、便血誘因(酗酒、阿斯匹林等):傷寒與副傷寒出血常在夏秋;消化性潰瘍病出血多在秋末春初;兒童少年便血應注意腸套迭、直腸息肉、憩室炎與潰瘍、鉤蟲病等;青壯年便血應考慮消化潰瘍病、局限性腸炎、腸結核、傷寒與副傷寒、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等;中老年便血多為結腸直腸癌肝硬化胃癌缺血性結腸炎等,但直腸癌也不少於青壯年。

2.便血的顏色 取決於消化道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1)柏油樣便 當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在60ML以上,血液未被嘔出或未完全嘔出,則血中血紅蛋白與腸內硫化物形成硫化鐵,致糞色黑而發亮,外觀類似柏油,稱柏油樣便或黑便,多見於消化性潰瘍出血。小腸出血時,如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亦可呈柏油樣黑便。柏油樣便需與服鐵劑、鉍劑、活性炭中草藥所致的黑色糞便相鑒別,後者黑而不亮。

(2)暗紅色或鮮紅色血便 多為消化道出血並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短或病變距肛門近。如腸傷寒出血,血色暗紅,與糞便混合;痔核出血為便後滴血,血色鮮紅。

3.便血的伴隨症状

(1)便血伴發熱 見於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腸傷寒出血、惡性腸腫瘤、流行性出血熱等。

(2)便血伴里急後重 可見於痢疾、直腸癌等。

(3)便血伴腹部腫塊 應考慮結腸癌、腸套疊等。

(三)嘔血量與便血量的估計

詢問嘔出或便出的血量(必須排除其中的非血液成份)僅能做參考,如消化道出血速度慢,大量血液可瀦留於腸腔內而不被嘔出或便出,故病人的確切失血量需結合全身症状血壓脈搏、血紅蛋白等綜合判斷。

少量出血 脈搏、血壓、血紅蛋白等均無變化,可有輕度頭昏、乏力。出血量約佔總血容量的10%以下,即<500ml。

中等量出血 脈搏增快,每分鐘100次左右,血壓偏低、血紅蛋白在7--10g之間,有煩躁心悸口渴尿少。出血量佔總血容量的20%,即1000ml左右。

大量出血 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現休克症状,如面色蒼白、煩燥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壓下降,收縮壓<10.64kap(80mmHg)。脈搏細弱;每分鐘120次以上;血紅蛋白<7g。出血量約佔30%以上,即<1500ml。

參看

32 嘔血 | 腹瀉 32
關於「物理診斷學/便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