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澤瀉葉
Zé Xiè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益腎止咳通脈下乳。主主治虛歲勞;咳喘;乳汁不下;瘡腫
英文名 Leaf of Oriental Waterplantain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澤瀉葉

【出處】 《別錄》

【拼音名】 Zé Xiè Yè

【來源】 為澤瀉科植物澤瀉葉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澤瀉"條。

化學成份】 含少量維生素C(<10毫克)。

【性味】 ①《別錄》:"味咸,無毒。"

②《綱目》:"咸,平,無毒。"

【功效與作用】 治慢性氣管炎乳汁不通

①《別錄》:"主大風,乳汁不出,產難,強陰氣。"

②《日華子本草》:"壯水臟下乳,通血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附方】 治虛勞:生澤瀉花葉(切)五兩。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下羊肚、蔥,豉等於汁中,煮羹香熱,任意食之。(《聖濟總錄》澤瀉羹)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澤瀉全草干品1兩,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療程。據384例觀察,總有效率為89%,顯效率佔30%。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均較明顯,但療效出現多在第4~5天。對單純型、喘息型及並發肺氣腫的病例,療效無顯著差異。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澤瀉葉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 Zé Xiè Yè

【英文名】 Leaf of Oriental Waterplantain

【來源】 藥材基源:澤瀉科植物澤瀉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isma orientale (Sam.) Juz.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澤瀉,多年生沼澤植物,高50-100cm。地下有塊莖,球形,直徑可達4.5cm,外皮褐色,密生多數鬚根。葉根生;葉柄長達50cm,基部擴延成葉鞘狀,寬5-20mm;葉片寬橢圓形至卵形,長5-8cm,寬2-10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廣楔形、圓形或稍心形,全緣,兩面光滑;葉脈5-7條。花莖由葉叢中抽出,長10-100cm,花序通常有3-5輪分枝,分枝下有披針形或線形苞片,輪生的分枝常再分枝,組成圓錐狀復傘形花序,小花梗長短不等;小苞片披針形至線形,尖銳;萼片3,廣卵形,綠色或稍帶紫色,長2-3mm,宿存;花瓣倒卵形,膜質,較萼片小,白色,脫落;雄蕊6;雌蕊多數,離生;子房倒卵形,側扁,花柱側生。瘦果多數,扁平,倒卵形,長1.5-2mm,寬約1mm,背部有兩淺溝,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沼澤邊緣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及河北、新疆、河南等地。生於沼澤邊緣或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皺縮捲曲,展平後完整者呈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寬卵形,長6-12cm,寬4-8cm。兩面均為綠色或黃綠色,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全緣;葉柄長20-30cm。呈細長圓柱狀,基部稍膨大成鞘狀。質脆,易破碎。氣微,味微酸、澀。

【化學成份】 葉含維生素(vitamin)C及礦物元素錳、鈣。

【性味】 味微咸;性平

【功效與作用】 益腎;止咳;通脈;下乳。主主治虛歲勞;咳喘;乳汁不下;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大風,乳汁不出,產難,強陰氣。

2.《日華子本草》:壯水臟,下乳,通血脈。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澤瀉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