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棕竹 | 中藥圖典 |
棕竹 Zōnɡ Zhú |
|
---|---|
別名 | 筋頭竹、棕樹、美三 |
功效作用 | 收斂止血。主鼻衄;咯血;吐血;產後出血過多 |
英文名 | palm |
始載於 | 《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腎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澀 |
【拉丁名】:Rhapis excelsa(Thunb.)Henry ex Rehd.
【別名】:觀音竹、筋頭竹、棕櫚竹、矮棕竹,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
【科】:棕櫚科
【屬】:棕竹屬
【植物形態】:棕竹為叢生灌木,莖幹直立,高1-3米。莖纖細如手指,不分枝,有葉節,包以有褐色網狀纖維的葉鞘。葉集生莖頂,掌狀,深裂幾達基部,有裂片3-12枚,長20-25厘米、寬1-2厘米;葉柄細長,約8-20厘米。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黃色,極多,單性,雌雄異株。花期4-5月。漿果球形,種子球形。棕竹原產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日本也有。同屬植物約有20種以上,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它常繁生山坡、溝旁陰蔽潮濕的灌木叢中,栽培的有大葉、中葉和細葉棕竹之分,另外還有花葉棕竹。它喜溫暖潮濕、半陰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溫。
【播種與繁殖】:棕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家庭種植多以分株繁殖為主。播種以疏鬆透水土壤為基質,一般用腐葉土與河沙等混合。種子播種前可用溫湯浸種(30-35℃溫水浸兩天)處理,種子開始萌動時再行播種。因其發芽一般不整齊,故播種後覆土宜稍深。一般播後1-2個月即可發芽,其發芽率可達80%左右。當幼苗子葉長達8-10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時須3-5株種植一叢,以利成活和生長。分株繁殖一般常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原來萌櫱多的植叢用利刀分切數叢,分切時盡量少傷根,不傷芽,使每株叢含8-10株以上,否則生長緩慢,觀賞效果差。分株 上盆後置於半陰處,保持濕潤,並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免葉片枯黃。待萌發新枝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然後進行正常管理。
棕竹盆栽可用腐葉土、園土、河沙等量混合配製作為基質,種植時可加適量基肥。旺盛生長期5-9月份每月施液肥1-2次;盆土以濕潤為宜,寧濕勿干,但不能積水否則容易爛根。秋冬季節適當減少澆水量。生長季要遮陰,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晒,否則葉片發黃,植株生長緩慢而低矮,一般遮陰度掌握50%左右。棕竹生長要求通風良好的環境,如通風不良易發生介殼蟲。若少量發生,應及時人工刮除,並用800倍氧化樂果液防治,同時注意通風透氣,及時修剪枯枝敗葉。
棕竹株形緊密秀麗、株叢挺拔、葉形清秀、葉色濃綠而有光澤,既有熱帶鳳韻,又有竹的瀟洒,為重要的室內觀葉植物。它甚耐陰,既適合中小型盆栽供一般家庭室內陳設觀賞,又可大盆栽種用於大型建築物室內布置,是室內大型觀葉植物之一。在明亮的室內可供長期欣賞,在較陰暗的室內連續觀賞3-4周。
【棕竹的水培方法】
棕櫚科棕竹屬,又名觀音竹。原產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
【特徵】常綠叢生灌木。莖圓柱形,不分枝,有節如竹,上具褐色粗纖維質葉鞘,如棕狀。葉集生莖頂,革質,濃綠而具有光澤,掌狀深裂,裂片4~10枝。雌雄異株。
【習性】喜溫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度,冬季應該保持在4度以上,能耐短期0度左右的低溫。
【繁殖】一般分株結合翻盆進行,選擇叢大株密的植株,先將植株從盆中托出,接著用利刀將株叢分成若干叢,分切時要盡量少切根系,並分出的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然後重新上盆,澆透水後置於半陰濕潤的場所,並經常向葉面噴水,待恢復生長後便可轉入正常的養護。
種在秋季種子成熟後隨采隨播於盆中,冬季移入溫室,第二年春天出苗。
【水培養護要點】
1:耐陰但光照過弱時易產生黃葉,通風不良時孳生寄生蟲。
2:生長期應經常向葉面噴洒水分
水培材料的取得方法
宜盆栽洗根。棕竹的根系質地比較堅硬,水培後不易爛根,但萌生新根較慢,越需要一個半月。
棕竹.中藥材
【出處】始載於《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
【拼音名】Zōnɡ Zhú
【英文名】palm
【別名】筋頭竹、棕樹、美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棕竹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is excelsa(Thunb.) Henry ex Rehd. [Chamaerops excdlsa Thun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切碎,晒乾。
【原形態】棕竹,叢生灌木,高2-3m。莖圓柱形,有節,直徑2-3cm,上部被以褐色、網狀粗纖維質的葉鞘。葉互生;葉柄長8-20cm,初被秕糠狀毛,稍扁平,橫切面呈橢圓形;葉掌狀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條肋脈,在基部1-4cm處連合,長20-30cm或更長,寬1.5-5cm,闊線形或線狀橢圓形,先端闊,有不規則齒缺,邊緣和脈上有褐色小銳齒,橫脈多而明顯。肉花序,長達30cm,多分枝,佛焰苞管狀,2-3枚,生於總花梗及花序軸上,膜質,密被褐色彎卷絨毛。花雌雄異株,雄花較小,花萼長1.5mm,裂片卵形;花冠裂片卵形,質厚,長1mm;雄蕊6;雌花較大,卵狀球形。漿果球形,直徑8-10mm。種子球形,胚位於種脊的對面近基部。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分布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通風良好的環境,耐蔭蔽,不耐寒。宜選擇濕潤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術,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育苗栽法:春季播種,播前種子經浸種催芽,於苗床上均勻撒播。上細土2-3cm,淋水保濕。培育1年,按行株距1m0.5挖穴定植。分株繁殖法:春季,挖起母株,切分成數叢帶根的植株,按上法定植。
田間管理,新植苗稍遮蔭,定期淋水,保持土壤潮濕。每年鬆土除草3-4次,追施稀薄腐熟人畜糞水2-3次。夏季定期向植株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
【化學成份】葉含肥皂草素(saponaretin)即異牡荊素(isovitexin),甲基原薯蕷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甲基原棕櫚皂甙B(methyl proto-pb),甲基原棕竹皂甙(methyl protorhapissapo-nin)。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煅炭研末沖,3-6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粗棕竹的鬚根用於接骨。
【摘錄】《中華本草》
|
關於「棕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