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梭曼中毒的特點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神經性毒劑 >> 梭曼中毒的特點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
梭曼是繼塔崩、沙林後由德國人R.kuhn 1944年合成的。40年代為秘密研製階段,50年代美透露原蘇軍正式裝備了梭曼(代號PB-55)毒劑,油狀的膠粘梭曼,被認為是「俄國的V類毒劑」。現據透露,原蘇軍V類毒劑稱作「諾未曲克」(novocheboksarsk),與美VX相似,但結構中R基團不同,並已二元化,值得重視。
一、戰術使用特點
梭曼揮發度適中,屬中等揮發度毒劑,易於分散,可呈蒸氣、氣溶膠或液滴態使用。施放後的液滴,靠自然蒸發也可造成足夠的殺傷濃度。因此,梭曼為雙用途毒劑,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雙途徑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與梭曼不同,VX揮發度小,多呈液態使用,有效時間長。依靠自然蒸發不易達到戰鬥濃度;沙林揮發度大,多呈氣態使用,有效時間短。梭曼介於其中,能夠發揮VX和沙林的雙重戰術效果。
梭曼的皮膚毒性雖不及VX,但膠粘梭曼穿透服裝的能力比VX大,穩定性和持久性增高,因而增強了毒劑的使用效果。
二、毒理作用和臨床特點
梭曼毒理作用複雜,對酶的抑制作用強於其它神經性毒劑,對CNS的作用也較嚴重。除主要作用於膽鹼能系統外,還涉及GABA系統、單胺類遞質、環核苷酸、RNA和DNA代謝、激素分泌、免疫功能以及神經毒酯酶(neurotoxic esterase)。該酶的膦醯化是產生遲發效應的可能原因,梭曼與該酶活性部位結合後由於極為迅速的脫烷基反應而產生神經變性。
梭曼難防難治(VX毒性雖強,但易治),梭曼中毒前服用預防藥,中毒後及時治療,驚厥發生率仍然很高,預後常有功能失調。
梭曼中毒酶易老化。重活化劑氯磷定、TMB-4、LüH-6對梭曼中毒酶無重活化作用,療效有限。HI-6療效較好,對外周梭曼中毒酶有重活化作用,但對中樞部位的中毒酶仍無重活化作用。對梭曼的治療早期除使用重活化劑外,應以解膽鹼能藥物為主。首要的環節是解除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和中樞性驚厥。
神經性毒劑中毒預後 | 糜爛性毒劑 |
|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梭曼中毒的特點」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