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便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嬰兒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種常見病症,指大便干硬,隔時較久,有時排便困難。單純性便秘多因結腸吸收水分電解質增多引起。

目錄

新生兒便秘的原因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新生兒便秘的診斷

應詳詢病史及大便規律,有否胃腸道伴發症状如:腹疼、腹脹嘔吐生長障礙、服用藥物史等。體檢時應注意檢查會陰部,肛門周圍,進行肛門指檢。注意有否肛門裂、皮膚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檢觸及大量硬糞塊或指檢後隨之排出大量糞便,症状隨之緩解,診斷可明確。

新生兒生後24小時未排出胎便,高度懷疑梗阻,應進一步檢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嬰兒生後即開始便秘,應注意與甲狀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結腸鑒別。後者鋇灌腸檢查除結腸擴張外,可見有節段性狹窄,而慢性便秘結腸全部擴張。對兒童便秘也要進行詳細體檢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便和神經性或器質性梗阻鑒別。

新生兒便秘的鑒別診斷

不同類型的便秘

原發性便秘:是指無器質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單純性便秘和特發性便秘均屬原發性便秘。

繼發性便秘:凡是在患有器質性病變或疾病的基礎上出現的便秘,就稱為繼發性便秘,又叫做症状性便秘。

一時性便秘:可能是因為旅行、搬家等生活環境改變或精神緊張煩惱所暫時引起的便秘,或者由於食量減少,胃或結腸排便反射不夠充分引起。

頑固性便秘:是由於先天結、直腸解剖結構變異而在不同年齡段逐漸產生排便困難的一類疾病。

習慣性便秘:是指長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發於老年人。

痙攣性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是由於結腸運動過於強烈,引起結腸痙攣,腸腔過於狹窄,使大便無法通過而致的便秘,又稱為腸道易激症候群

瀉藥性便秘:長期服用瀉藥,對結腸平滑肌神經細胞的損傷,從而引起結腸對腸內容物刺激的反應性降低,使結腸運動功能紊亂,而發生便秘。

不同人群的便秘:

老人便秘: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經常發生便秘者約佔28%~50%。

孕期便秘:孕婦在孕期中的便秘多為弛緩性便秘。懷孕後,幾由於胃酸分泌減少,體力活動減少等因素。加上膨脹子宮壓迫小腸,因此容易發生便秘。

產後便秘:產婦產後飲食如常,但大便數日不行或排便時乾燥疼痛,難以解出者,稱為產後便秘,或稱產後大便難,是最常見的產後病之一。

小兒便秘:多因飲食不當、乳食積滯燥熱內結,或病後體弱不足所致。

應詳詢病史及大便規律,有否胃腸道伴發症状如:腹疼、腹脹嘔吐生長障礙、服用藥物史等。體檢時應注意檢查會陰部,肛門周圍,進行肛門指檢。注意有否肛門裂、皮膚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檢觸及大量硬糞塊或指檢後隨之排出大量糞便,症状隨之緩解,診斷可明確。

新生兒生後24小時未排出胎便,高度懷疑梗阻,應進一步檢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嬰兒生後即開始便秘,應注意與甲狀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結腸鑒別。後者鋇灌腸檢查除結腸擴張外,可見有節段性狹窄,而慢性便秘則結腸全部擴張。對兒童便秘也要進行詳細體檢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便和神經性或器質性梗阻鑒別。

新生兒便秘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值得注意的:新生兒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

新生兒由於解便機制未發育成熟,所以無法定時解便,常常要大便積多,直腸壁的神經感受到膨脹壓力,引發反射性的解出,這就是有些嬰兒幾天才解一次大便的原因,用溫度計刺激,因為可引發反射,所以也可以使其解便。吃母奶的小孩,由於母奶吸收較完全,大便量較少,有些嬰兒反而會好幾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隨吃隨解。所以,新生兒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判斷新生兒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觀察大便性狀,如果性狀正常,幾天不大便也屬正常。

正常新生兒的大便什麼樣:

母乳餵養的小寶寶的大便是黃色或金黃的,稠度均勻,藥膏狀,可有小顆粒,偶爾稍稀薄,可以帶少量綠色。如果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較多,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糖類較多,在腸道中發酵,使得大便柔軟,並且含有很多的泡沫,可以使大便的次數增多。

人工餵養的新生兒,若以牛奶餵養為主,大便為淡黃,質地可以較乾燥,可有明顯的臭味,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高蛋白,分解時較臭。大便中可有白色奶塊,這是因為牛奶中含大量絡蛋白消化時易於與鈣結合形成皂鈣的緣故。

嬰兒(指出生未滿1歲的小兒)便秘的原因是:

食物中所含的纖維少:引起大便乾結,可適當添加蔬菜類食物。

按時排便的習慣沒養成:小兒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規律也易引起便秘,所以要每日定時訓練排便,建立一定的排便條件反射,這樣才能養成排便的好習慣。

精神因素:如果小兒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此外,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小兒易引起便秘,但此類小兒還伴有其他表現。另外,便秘如有家族史,或家族性的腸道過長,也會造成便秘發生,這可能與遺傳有關。

便秘的不良後果:

便秘的不良後果有很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肛裂,可引起便後滴鮮血,肛周疼痛。孩子在便後疼痛,就不願意排便,這樣會更加引起便秘,形成惡性循環。便秘嚴重的孩子還可能引起外痔。此外,慢性便秘的孩子還常伴有食欲不振,因而導致營養不良精神萎靡腸道功能紊亂,這樣會更加重便秘。

發生便秘怎麼辦

① 矯正孩子的飲食非常重要

若系母乳餵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對於這種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隨即緩解。

牛奶餵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秘,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乾燥堅硬。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不滿3~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部分發酵後,可刺激腸蠕動,有助於通便。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捲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等,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嬰兒便秘經以上飲食調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給寶寶飲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將蜂蜜放入牛奶中餵養,效果較好。也可吃點大蕉,短期內即能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嬰兒便秘時可食用,每次~10毫升,通便效果顯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須熬開冷卻後再食用。每次~10毫升即可。

② 訓練排便的習慣不容忽視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塞露通便

嬰兒便秘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採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山梨醇,能刺激腸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父母應用手將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里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頭塞入小兒肛門內,同樣具有通便作用。

中藥治療

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可以適當應用。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尤其注意切忌濫用導瀉藥,常服這類藥,會使腸壁活動依賴於藥物,導致功能失調便秘反而更加嚴重。

按摩

適當地按摩小兒肛門口: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進排便。

註:二歲以內嬰兒不應服用蜂蜜,因蜂蜜易受肉毒桿菌污染,嬰兒服食容易中毒,重則可致死!

參看

關於「新生兒便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