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葉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斜葉榕
Xié Yè Rónɡ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主感冒高熱驚厥泄瀉痢疾目赤腫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Xié Yè Ró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斜葉榕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tinctoria Forst.f.subsp.gibbosa(B1.)Corner[F.gibbosaB1.]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喬木,高5-20m。全株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粗短,長6-15mm;托葉卵狀披針形,略彎曲,長約7mm;葉片革質,變異很大,通常兩側不對稱,斜狀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7cm,寬3-6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一邊稍闊,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波狀角;葉背略粗糙,有微小的瘤狀突起體,基出脈3條,側脈5-7對,網脈在背面稍明顯。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扁球形或球狀梨形,直徑5-8mm,成熟時黃色,頂部有臍狀突起,下端聚狹成柄,長5-10mm,微被柔毛;基部有少數苞片雄花、癭花著生於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生於近口部,花被片4-6;雄蕊1,花絲短,有退化雌蕊;癭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子房近球形,花柱側生;雌花著生於另一植株花序托內,花被片4,子房斜卵形,略具乳頭狀突起,花柱側生。瘦果。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分布於山地林中或曠地、水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樹皮呈半捲筒狀,長短不等,厚1-2mm。外表面灰棕色,具縱皺紋,皮孔橫向,栓皮易脫落露出鮮黃色皮部;內表面白色,具細密縱皺紋。質稍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性味】 苦;性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主感冒高熱驚厥泄瀉痢疾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斜葉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