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血液系統疾病急診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
急診醫學

急診醫學目錄

一、與血栓形成有關的表現

血栓形成可發生在皮膚等淺表部位,也可發生在內臟。前者臨床常見的有肢端、鼻尖耳垂等部位發紺、疼痛,嚴重時上述部位可見壞死。常見發生於內臟的血栓形成有①腎:腎微血管內血栓形成十分常見,臨床表現少尿無尿噁心嘔吐實驗室檢查血尿素、肌酐、鉀等明顯升高,血pH值降低,發生氮質血症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症,形成急性腎功能衰竭。凡臨床上遇有原因不明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應考慮到DIC的可能。②肺:肺微血管內血栓形成使肺泡滲出增加,甚至肺水腫。臨床表現為氣短胸悶紫紺,嚴重者可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意識障礙血氣分析示PO2降低,PCO2升高。肺部X線檢查可見彌散性浸潤陰影。部分患者可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③肝:肝內微血管血栓形成可表現為肝腫大、黃疸轉氨酶升高等肝功異常。肝功能損害可影響凝血因子的合成,加重出血傾向。④腦:腦微血管血栓形成及隨後伴發的腦灶性出血水腫可出現嗜睡、煩躁及意識障礙,重者可有抽搐、肢體癱瘓昏迷。偶而可發生大血管血栓形成,腦動脈肺動脈、肢體動脈或靜脈均可累及,臨床可出現上述部位類似動脈栓塞靜脈血栓形成症状體征

二、休克

約有半數的病人發生休克,且大多發生在DIC早期。其臨床表現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基本一致,但DIC引起的休克多甚頑固,常規的抗休克治療往往難以奏效。臨床上遇有原因不明的頑固性休克,需想到DIC的可能。

三、出血

出血可見於大部分DIC病人,且多數出現在凝血因子、血小板已大量消耗的低凝期,如已進入纖溶亢進期,出血傾向更為明顯。出血的特徵為皮膚大片深紫色瘀斑及注射部位滲血,特別是以注射點為中心的出血性斑丘疹較為特殊。切口滲血不止和血不凝,分娩產後出血不止也頗為多見。上述類型的出血往往是DIC的信號,應引起臨床醫生的警惕。此外,DIC時也可發生鼻衄牙齦出血咯血嘔血便血尿血,如發生顱內出血可迅速致死。遇有不易用原發病解釋的、突然發生的多部位出血,要考慮DIC的可能。

必須指出,在DIC早期的高凝階段可無出血症状,如此時即進行積極治療,則整個病程中可始終無出血表現;某些起病急驟的重症DIC,可因頑固性休克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而迅速死亡,也可無出血症状;少數亞臨床型患者當然更無出血症状。故出血並非是診斷DIC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四、溶血貧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可見於部分DIC患者。臨床表現為黃疸及與出血程度不相平行的貧血。實驗室檢查示血間接膽紅素增高,血紅蛋白下降及網織紅細胞升高。更為有意義的是周圍血塗片上出現紅細胞片和變形紅細胞,若超過紅細胞總數的2%,即有實驗室診斷意義。此外,僅有黃疸而無貧血時,需和DIC所致的肝損害及原有的肝膽疾病相鑒別。部分病人貧血和溶血無關,可能和並存的出血或原發病有關。

DIC是一種由多種疾病引起的中間病理過程。病情的輕重緩急又不一致,因此不同的病人臨床表現頗為懸殊。但一般急性DIC至少會有兩種臨床表現:在發病早期的高凝階段,以休克及血栓形成引起臟器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在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後及纖溶亢進期,出血常成為突出的問題。亞急性和慢性DIC主要表現為出血,休克及臟器功能障礙較少見,部分慢性DIC可無症状,僅通過實驗室檢查才證實,故又稱之為亞臨床型。

32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病理生理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實驗室檢查 32
關於「急診醫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