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山苦草
Shān Kǔ Cǎo
別名 苦草、膽草、散血草
功效作用 清熱平肝消炎解毒。主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瘡瘍腫毒。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山苦草

【別名】苦草膽草散血草

【漢語拼音】shan ku c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juga pantantha Hand.Mazz.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科屬分類】唇形科

【主治】慢性肝炎;小便淋痛;口瘡瘡瘍腫毒;跌打腫痛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400-2700m的乾燥荒坡矮草叢叢中。

【採收和儲藏】8-11月花開期採收,洗淨 ,晒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動植物形態】散瘀草,多年生草本,長7-32cm。平展上升或齒匍匐莖,細弱,密被灰白色長柔毛或綿狀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約5mm;葉片堅紙質,干時黑色,下面常帶紅色,長圓狀倒卵形或倒三角狀卵形,長1.5-3cm,寬0.8-1.8cm,先端鈍,基部楔形下延,兩面被疏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疏齒,具緣毛。輪傘花序具4-8花,著生於葉腋內;花梗內;花萼紫色,漏斗狀,外面被長柔毛,內面無毛,具10脈,萼 齒5;花冠淡紫、紫紅色或紫藍色,長0.8-1cm,外面被疏柔毛,內面基部有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短,圓形,下唇寬大,伸長;雄蕊4,二強;花盤環狀,裂片不明顯。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褐色,背部具網狀皺紋腹部1果臍,果臍約佔腹面1/2。花期8-11朋,果期10月左右。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涼血消腫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山苦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