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山桐子
Shān Tónɡ Zǐ
別名 毛桐、臭樟木、大馬桑葉
功效作用 生新解毒。主治骨折狂犬咬傷骨結核
英文名  
始載於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山桐子

【拼音名】 Shān Tónɡ Zǐ

【別名】 毛桐臭樟木、大馬桑葉

【來源】 大戟山桐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Arg.,以根、皮入藥。

【生境分布】 貴州。

【性味】 辛,平。

【功效與作用】 生新解毒。主治骨折狂犬咬傷骨結核

【用法用量】 根1兩。皮0.5~1兩,煮糯米粥吃。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山桐子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Shān Tónɡ Zǐ

【別名】 毛桐、臭樟木、大馬桑葉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尼泊爾野桐樹皮。秋季採收。

【原形態】 落葉小喬木,高約5米。樹皮平滑,嫩枝有黃色毛。葉互生,多叢集於枝端;葉柄長8~14厘米,具黃色毛,嫩葉帶紅色;葉片闊卵形,長12~18厘米,寬13~16厘米,先端尾狀突尖,基部圓形或截形,有腺體1對,邊緣微波狀,下面散生黃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蒴果橢圓形,具黃色毛;種子黑色,半圓形。

【生境分布】 生於雜木林中。

【性味】 性平,味辛。

【功效與作用】 根:治骨折、骨結核,二至三兩搗爛敷。樹皮:治狂犬咬傷,一至二兩煮糯米粥吃。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山桐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